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玻璃珠反映青铜时代晚期各地区之间文化交流

2016.9.07

  丹麦与法国的研究者在2015年的《Journal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BetweenEgypt, Mesopotamia and Scandinavia: Late Bronze Age glassbeads found in Denmark”的研究文章,他们从公元前14-12世纪丹麦与德国北部墓葬中出土的290枚玻璃珠中,选取了年代明确、保存完好的23枚进行研究,并由此揭示了青铜时代晚期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玻璃作为一种人工材料,一般由二氧化硅含量高的岩石或沙土,混合助熔剂(天然沉积的钾钠碳酸盐或植物灰烬)熔融制成。在玻璃生产过程中,为了生产特定颜色或无色的玻璃,制作者往往加入金属氧化物作为脱色剂或者着色剂。因此,古代玻璃的化学组成因生产时代、地区而异,虽然玻璃的制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纪中叶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但直到公元前两千纪青铜时代中晚期过渡阶段才开始大规模生产。

  众所周知,在南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特别是丹麦地区的墓葬中有很多陪葬的玻璃珠。过去常认为这些玻璃珠可能是欧洲本地制作的,因为没有证据证明在丹麦和玻璃珠的产地——地中海东岸之间存在贸易联系,而在欧洲大陆中部也没有类似的玻璃珠发现。

  研究人员首先对所选取的23枚玻璃珠运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方法进行化学分析,发现所有玻璃珠都属于钠钙玻璃,且镁、钾元素含量较高,表明加入了植物灰烬作为助熔剂。而铝、钙、铁组分含量呈现出较大的变化范围,可能是所用含硅原料的来源不同导致的。这些组成表明实验所取玻璃珠是由含有不同量铝、钙等元素的石英粉末或石英砂,混合植物灰烬熔融制作而成。对于呈色方面,5枚玻璃珠因含钴呈深蓝色,而剩余18枚因氧化铜呈绿松石蓝色。前人研究指出,运用铬、镧、锆、钛等微量元素的组合分析,可以区分出产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早期玻璃制品。运用此方法,研究者发现本实验选取的2枚玻璃珠可能来自埃及,21枚落入了美索不达米亚制品的范围。同时,研究者还根据类型学、元素分析和其它考古学证据,将23枚玻璃珠进一步划分成5种类型。

  早期玻璃是一种稀有的奢侈品,会作为商品在地中海沿岸的埃及、近东和迈锡尼希腊之间贸易。该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从墓葬中提取的玻璃珠,来自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而这些墓葬距离玻璃珠的最初产地超过5000公里。因此,丹麦可以看作是这些玻璃珠传播最远的地方。而产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出现在这里,表明在青铜时代晚期,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之间存在一个复杂而又影响广泛的贸易交流网络。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