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未来各种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更为频繁

2013.8.02


  病人在呻吟、老人在叹息、路人在躲藏,烈日炎炎的天气居然持续十几天不变。今年酷夏确实令北美、欧洲及中国的居民措手不及。地面高温煎蛋、高温烤肉……一些平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如今成了演示“烧烤”天的“小儿科”表演。

  凉夏难道已成奢望?从中人们又能获得哪些警示?

  “烤验”从何而来

  根据气象学知识,所有高温都是由暖高压直接引起的,这种高气压是大气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的出现会直接导致高温,如果在一个地方长期稳定滞留,就会导致热浪不断。一些学者认为,暖高压停滞造成的酷暑,长期来看是以10年左右为一个周期发生的,然而近10年来这一规律正在被打破。

  早在2009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公布的一份报告就指出,由于全球变暖趋势加剧,过去近10年里,全美创纪录的高温天数比创纪录的低温天数多一倍以上。未来几十年,全美创纪录的高温天数还会大幅增加。因此,近两年美国不断出现的高温天气,很自然让人联想到这份报道的预测。

  而世界气象组织今年7月发布的报告则称,21世纪最初10年是自1850年有现代测量数据以来最热的10年,这期间全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气候极端事件,导致约37万人死亡。不难看出,目前的全球高温现象也是这一趋势蔓延的必然产物。

  在习惯于凉夏的欧洲,无论是柏林还是维也纳,没有空调的医院、旅馆和住家热似烤箱,屋外骄阳难挡,时常能看到因酷热而趴在窗口叹气的居民。研究表明,气温持续高于34摄氏度,容易导致人烦躁、中暑、精神紊乱等症状,还容易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而北半球各地区先后连续十几天温度都持续在35摄氏度以上,其酷热难耐可想而知。

  炎热给人品尝到的滋味不止是汗水。在一些国家,火车因铁轨热胀变形而不得不减速或停开,核电站因冷却用的河水或海水升温而不能正常工作,山林野火增加,许多电气设备因高温而功能紊乱,一些湖区湖水减少甚至枯竭,北冰洋的海冰也因高温而加速融化,进一步加剧全球的气候异常现象。

  这给全球都提了个醒,需要对不断出现的“烤验”作出必要的社会经济调整,提前作出各种预案,将损失降到最低。

  “烤验”值得警惕

  全球气候频走极端,今年夏季灼烤难耐,由此带来一系列始料不及的影响,让人担忧。

  或许还不止这些。近年来,无论冬夏,严寒、干旱、洪灾、酷暑轮番上演,甚至“扎堆”出现。世界气象组织的气候模拟演示预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是极不寻常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今后高温、飓风、洪水等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更为频繁,强度更大,影响范围更广。

  其实每年气象组织都会重复同样的话语。人们也习惯了这些告诫,对热浪、洪水等极端天气,总是在灾害来临时感叹一番,老生常谈一下应对之策,而灾害之后依然故我,期待“明年或许会变好”。但明年,或者后年会变得更好吗?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有关资料显示,像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其总体变化规律和气候变化是有联系的。比如,在过去的100年或者50年中,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干旱、高温热浪、强降水等气象灾害增多且变强。

  一些人一直期盼“明年或许会变好”,但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高级科学家凯文·特伦伯思认为,仅以“自然界气候多变”无法解释近年来出现的某些极端天气,“很明显,我们正看到人类导致的气候变化在发挥作用”,“去年破纪录的恶劣天气就已频繁出现。”可见年复一年,“明年或许会变好”的期待,落空的风险越来越大。

  人们常说“事后诸葛亮”,但“事后诸葛亮”总比“好了伤疤忘了疼”要好。归根到底,天气和气候极难预测,人们需要透彻的反思,更好地防范极端天气带来的危害。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