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自然》:利用DNA交换避免线粒体遗传疾病

2009.8.27

8585_200908271326571.jpg

8585_200908271327011.jpg

  (图片来源:Oregon National Primate Research)

  据《自然》网站报道,线粒体DNA只会由母亲传给后代,因为精子中的线粒体并不向胚胎贡献DNA。线粒体DNA突变与许多疾病存在关联,比如Ⅱ型糖尿病、线粒体肌病以及Leigh综合症(常见于婴儿的神经退化性疾病)等。如今,一种在卵细胞间转移遗传物质的新技术有望被用来预防由线粒体DNA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

  美国俄勒冈州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Shoukhrat Mitalipov及其小组以恒河猴为实验对象,将一个卵细胞中的核DNA移入另一个去核卵细胞中,之后进行授精并植入子宫。这样生下的后代将具有一个母体的线粒体DNA和另一个母体的核DNA。

  共15个胚胎被植入9个代孕母体,3个成功怀孕,其中1个为双胞胎,共产下4个后代。这与人类中的试管授精成功率相当。相关论文报告8月26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该论文共报告了其中的3个后代,目前没有发现异常状况。

  线粒体疾病研究界对此研究感到鼓舞。澳大利亚墨尔本默多克儿童研究所专攻线粒体疾病的遗传学家David Thorburn表示,该研究屏除了所有携带致病突变的线粒体DNA,而且是在灵长类动物中完成的,这使得该研究“具有高度的创新意义,非常有前途”,“它应该能够比小鼠更近地模拟人类状况,如果能在人体中证明安全,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美国联合线粒体疾病基金会科学与医学顾问委员会成员、迈阿密大学细胞生物学家Carlos Moraes说:“(这类)研究需要成本,也存在风险,但获益大于弊端。”

 

  更多阅读

  《自然》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自然》网站相关报道(英文)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