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建设智库系列成果发布

2015.7.29

  7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联合举办的生态文明建设智库系列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会议发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创的《中国的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理解中国系列丛书之一)和《内蒙古发展定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农业资源与农村环境保护创新团队的《内蒙古草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以及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内蒙古草原碳储量及其增汇潜力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在会上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环保部法规司司长彭近新、发改委气候司原副司长孙翠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李周参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赵剑英参会并作重要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赵吉、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守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生态经济与环境室主任孙若梅等具体就京津冀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行专题发言,对四本书的重点内容作梳理。

  此次发布的《中国的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属于理解中国系列丛书之一,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走出去”系列学术精品著作,旨在从学术的角度系统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基本内涵,研究和回答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内蒙古系列三份智库研究成果属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磅打造的“国家智库报告”系列。“国家智库报告”围绕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大局,努力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蕴积思想,传播成果。

  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以创刊于2014年12月的《光明日报》智库周刊等为依托,研究报道中外智库建设情况、发布国内主要智库各类研究成果、开展相关社会活动,致力于为中国智库提供智库建设的研究平台、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智库风采的展示平台、联系公众的沟通平台。“国家智库报告”与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携手合作,将为中国智库资政启民、发挥作用搭建起更为广阔的舞台。

  《中国的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撰写,直指美丽中国的愿景与脆弱的生态现实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新发展范式,提升和改造工业文明,尊重和顺应自然,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从根本上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启低碳能源革命,提倡生态文明的理性消费,降低人类的生态需求,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维护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实现稳定的可持续的生态繁荣和经济发展。

  《内蒙古发展定位研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以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为视角,梳理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内蒙古大气污染排放现状,深入剖析了内蒙古节能减排的战略环境,阐述了内蒙古经济发展定位、能源发展定位、生态发展定位及总战略定位,提炼了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内蒙古发展路线图;并综合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数理分析的手段建立相关模型,分析了内蒙古能源消费和排放的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预测内蒙古节能减排的目标,提出了内蒙古减缓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方案。

  《内蒙古草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旨在保证草原地区生态安全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研究,设计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梳理内蒙古草原产权制度变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内蒙古草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框架进行分析,提出“生态资本”的概念和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理论,并以锡林浩特市草原为例,探索性编制出内蒙古草地资源资产负债表。本书就此提出了三项政策建议,分别是:完善中国生态补偿制度,消除我国草原产权界定中的偏差,完善内蒙古草原资产管理监测体系。

  《内蒙古草原碳储量及其增汇潜力分析》以评价内蒙古草原的固碳能力、碳汇潜力及碳汇价值为基础,分析草地管理措施对草原碳汇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索建立草地碳汇监测与计量方法学,提出草地碳汇交易机制及政策建议,为草地碳汇交易和节能减排降碳提供科学支撑。

  一同发布的四本专著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窘境和潜力,都有着独到而细致的分析,以内蒙古草原和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为典型案例,描绘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政策蓝图和实施路线图,希冀“金山银山”,还有“绿水青山”。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