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白酒塑化剂国标出不出引争论新标准或难产

2013.4.22

  白酒塑化剂新标准正在各方激烈的争议中遭遇“难产”,争议的焦点开始由何时出台塑化剂“国标”延伸到出与不出。

  就在涉及整个行业食品安全风波仍在持续荡漾之际,白酒行业在塑化剂、勾兑门等事件阴影笼罩下陆续迎来了2013年1季报这张“暗淡”的成绩单,白酒行业的增速下滑仍在继续,被寄予厚望的塑化剂“国标”能否成为白酒止跌企稳的救命稻草呢?

  然而厚疾缠身的白酒行业很难迎来一蹴而就的救赎。

  国标“出”与“不出”的争议

  白酒行业的塑化剂新标出炉复杂程度远超想象。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马勇透露,白酒塑化剂指标将在两个月内出台,新标准由国内外近十家食品检验机构、研究中心等共同研究制定。这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关于酒类产品塑化剂限量标准。俗称白酒塑化剂“国标”,按照相关媒体援引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的解读,80%的酒企都将因放宽的“国标”受益。

  这则被指为酒企放宽塑化剂限制的消息一度刺激沉寂多日的白酒股4月10日集体飘红。在13家白酒上市公司中,酒鬼酒一度涨停,有9家公司股价涨幅超过4%。

  然而,马勇隔日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未说过将在两个月内出台放宽白酒塑化剂标准的新标准。他表示:“近两个月以来,相关监管部门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单位,正在收集风险评估数据,研究制定相应的塑化剂限量值。”

  记者随后采访了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等此前对茅台、五粮液等产品进行塑化剂检测的机构,得到的答复均为尚未接到白酒塑化剂新标准的任何信息,目前执行的检测标准依据仍然为卫生部2011年6月22日发布的“卫生部551号文”,即《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中规定的DEHP、DINP、DBP(三种塑化剂)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

  这条被指仅为食品塑化剂参考标准并不符合白酒这类特殊食品的标准为何仍被沿用,白酒塑化剂新标准为何仍然迟迟“难产”?

  “食品行业的种类非常多,不可能都像白酒一样要逐一去制定标准。”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主任董金狮说,白酒首先应符合卫生部对食品的规定,没有必要专门制定关于酒企的塑化剂标准。

  而在白酒行业资深人士魏玉良看来,塑化剂事件被放大到整个行业首先就是中国酒类流通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为酒鬼酒推脱责任的产物,而不管作为中国酒类流通协会,还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从法律意义上讲并没有制定塑化剂新标准的“权力”,“因此即使这些行业协会牵头制定新标准也很难塑造权威性,反而有为酒企开脱之嫌,由于国际上对白酒塑化剂均无一个具体标准,即使制定出来也很难获得国际上的认可。”

  监管标准出台更为迫切

  相比于塑化剂新标准迟迟难产,更为困难的是白酒中塑化剂的来源与产生途径以及由此衍生的白酒安全事件的监管标准。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也指出,环境中存在的塑化剂对食品也有影响,如土壤、水中的塑化剂可能进入食品链。“加上白酒生产输送过程难免与塑料制品接触,甚至瓶盖上的塑料扣都可能是塑化剂含量产生的来源,这些在迁移过程中产生含塑化剂的方式目前是没有办法防范的。”四川一家知名酒企的总工程师向记者透露,与其费尽周折地去制定塑化剂新标准,不如按照卫生部对食品行业的统一要求规范各酒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的原料及工具使用。“事实上,2011年末到2012年上半年,大多数知名酒企都通过原料及传输工具的整改,解决了白酒中塑化剂含量可能超标的问题。”

  多位酒企负责人也表示,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已经拥有能够检测出塑化剂的方法。据了解,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可检测17项塑化剂指标,而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机构检测一个白酒样品的单个塑化剂指标收费标准从1500元到2000元,检测后一般要20个工作日才能出结果。

  “问题并不在于出不出台新标准,而是相关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能不能真正实现对酒企的约束,解决执行即监管标准的问题。” 魏玉良表示,包括白酒行业在内,中国企业在出现某些食品风波时,习惯性思维就是指责标准缺失。事实上,中国相应标准的数量并不滞后于国外,滞后的是监管执行的力度。

  董金狮介绍说,台湾在经历2011年的塑化剂事件后,从食品生产源头和后端产品都加强了检测和控制,一旦发现超标,就视为非法添加,将严厉处罚,由此倒逼企业必须控制生产前端,而不是靠制定标准却忽略监管。

  “欧美等国家一旦发现问题产品,企业很可能被罚款到倒闭停产,而中国持续出现超标产品,企业却依然还在生产、销售。”魏玉良表示,尽快执行严苛的“以罚代管”远比制定新国标更为迫切。而事实上中国白酒界包括酒鬼酒在内并未对涉及超标的产品进行召回,“行业监管显然只是纸上谈兵”。

  安全阴霾继续笼罩 库存难题冲淡白酒业绩

  白酒界在试图通过塑化剂新标准寻找白酒塑化剂添加元凶之际,“非法勾兑”之风仍未断绝。

  日前,在全国知名的白酒原酒生产基地四川邛崃、宜宾、泸州等地多家小酒厂被爆出使用容易产生塑化剂的香精香料“勾兑”生产白酒,而这些白酒又被当做部分知名酒企勾兑成本使用的“原酒”。

  “包括塑化剂在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实际上是前几年白酒企业盲目扩产导致原酒产能不足所产生的安全问题后遗症。”上述知名白酒企业总工程师表示,白酒行业的超速发展的确导致了部分酒企为了市场不顾原酒“安全”问题,由此爆发塑化剂等问题。

  塑化剂等问题为酒企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白酒增速迅速下滑。酒鬼酒预计该公司2013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仅为800万元~1200万元,同比下降90%~93%;茅台一季报也显示该公司一季度净利增两成,为近3年增速最低,而预收账款则下降43.70%。

  “受政策和塑化剂等安全事件的持续影响,白酒企业特别是高端白酒经销商库存严重,影响了经销商预付款的给付能力,导致酒企业绩惨淡。”国金证券白酒行业分析师张勇表示。

  尚普咨询在《2013-2017年中国白酒市场分析调研报告》中指出,如果相关行业协会制定放宽塑化剂标准会对白酒行业形成直接利好,但白酒行业的后续发

  展仍然危机四伏,例如产能过剩的问题,消耗库存仍然需要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预计白酒行业将进入为期3到4年的调整期。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