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北京师范大学质谱中心学术交流及工作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0.2.04

  【2010年2月1日,分析测试百科网记者现场报道】北京师范大学质谱中心学术交流及工作研讨会在怀柔华审度假村举行,此次会议由质谱中心与生命科学学院联合举办,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学院,科技处、教务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的近六十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北师大质谱中心于2007年10月成立,是北师大对于测试中心新时代发展模式的一种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它是一种以仪器分开放置、集中维护管理为特征的创新模式,可以促使仪器使用与学科应用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仪器的作用。在两年多的中心运营的探索中,质谱中心已形成了生物大分子、药物分析、环境分析三个学术研究方向,覆盖了学校化学学院、分析测试中心、生命学院、放射研究所、资源环境学院等多家单位,并联合了二炮总医院的分析中心。会议包括上午的报告和下午的质谱中心工作会议两项内容。北京师范大学质谱中心的谢孟峡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与会的老师和学生;分析测试中心的李崧主任主持了报告会。

报告会现场

北京师范大学质谱中心主任 谢孟峡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李崧 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 何大澄 教授

  何教授首先带来了报告“质谱结合的动态蛋白组学研究”,报告中,何教授介绍了课题组自主研发的SiLAD动态蛋白质组技术,该研究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要组织和细胞的动态蛋白质组学研究”项目支撑的课题。

  何教授介绍,之所以研究动态蛋白,是因为虽然生物体中所有细胞的基因相同,但各种分化细胞的蛋白质组不同,即使同一细胞在不同时刻的蛋白质组也是不同的。所谓动态研究,就要从“试管中,硅片上”的研究转移到“细胞中”,这样才能阐明细胞中发生的生命活动。动态的、体内的研究是蛋白质组研究的灵魂。

  何教授说:“传统方法表达的是每一个时间蛋白质累计总量的差异,大家关心的是蛋白质的表达调控发生了什么变化,希望知道每种蛋白的合成的状态(停止或合成)和速度。目前报道的差异蛋白(differential protein)表达并未说明表达水平的问题,因此,表达水平这是我们要研究的。”

  SiLAD是一种35S体内标记的动态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该技术首先用35S体内脉冲标记样本,脉冲标记15min(最短8min),35S完全不影响细胞正常的代谢/合成,只有在很短的时间(几分钟)内合成的蛋白被标记;接着把带有标志的蛋白取出来用双向电泳或液相色谱等分离,获得CBB(Coomassie blue ,考马斯亮蓝)染色图像,并用Phospho-image获得双向电泳的另一幅图像;可以观察到差异蛋白;将观察到的发生明显功能性变化的蛋白转移出来进行MS/MS鉴定。这样就得到了真正的差异表达蛋白,差异在表达活性上。

  何教授通过血清饥饿培养细胞(serum starved cultured cell)和鼠肝切除术(Rat Liver Hepatectomy)两个模型说明SiLAD在G0(即增殖暂时休止期)/G1转变中的应用。

  

血清饥饿培养细胞流程图

  该研究成果阐明了一定条件下,G0期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的整个过程。肝脏细胞一般处在G0期,部分肝切除后,细胞重新进入增殖周期。深入了解这一过程的机理,对肿瘤防治(肿瘤可以视为细胞周期病,如使之停留在G0期,肿瘤就无害了)以及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主要任务就是如何让干细胞扩增,然后再诱导定向分化)均有重要意义。

  SiLAD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1) 可先排除已存在蛋白质的干扰,大大提高表达差异筛选的敏感性;

  2) 可显示15min内所研究蛋白表达的平均速度,显著提高试剂分辨率并更直接地反映相关细胞活性;

  3) 具有高通量能力,可同时检测大量差异表达蛋白;

  4) 不影响蛋白质的鉴定;

  5) 可用于体内研究。

  最后,何教授总结:许多现行传统技术获得的差异蛋白分析结果在采用SiLAD技术后会被改写!比如,更关注的将不再是某种蛋白总量变化的多少,而是某种蛋白发生变化的动力学,是变化的速率。

相关链接:北师大SiLAD动态蛋白质组技术拓展到体内应用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