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请问复性过程中测OD600有什么含义?


OD600除了表征菌生长情况外还能表征什么?
看到一片文献,他在研究复性过程的影响因素时,横坐标是影响因素,纵坐标是复性液OD600的值,请问这能表征什么?是什么原理?
望不吝赐教!
在线等!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 831226 (2014-4-16 16:07:39)


    细菌数量不同,菌液的光密度值会有所变化,通过OD600值的变化主要是来反映细菌的数量。
    OD600为0.5时,每ml菌液中细菌数为100000000个。
  • rxcc33 (2014-4-16 16:08:03)


    在研究复性过程的影响因素时,横坐标是影响因素,纵坐标是复性液OD600的值,请问这能表征什么?是什么原理?
  • 831226 (2014-4-16 16:08:22)


    是什么复性啊?能不能把文献传上来啊?
  • 831226 (2014-4-16 16:08:42)


    可能是此包涵体在600nm处有最大吸收,当OD600值增大时包涵体量比较多,还没有复性。而当OD600值减少,则表明包涵体大部分已经复性。从而通过测定OD600值来判断包涵体的复性情况。但是为什么会是在600nm处有最大吸收峰我也没有搞清楚。
  • rxcc33 (2014-4-16 16:09:01)

    看了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啊,OD600测定的是复性过程中蛋白析出情况。蛋白析出后就像菌体一样对OD600有吸收了,OD600高说明复性时析出的蛋白沉淀多,蛋白沉淀一般都是复性不成功的蛋白(也有可能是复性成功后聚集的)。作者用这个来衡量复性过程我感觉是不太严谨的,因为没有表明复性结束后的可溶性蛋白是有活性的,即使蛋白析出的少,不代表复性成功的多啊,可溶的都是复性成功的?不见得吧。我觉得应该是复性结束后测活比较有说服力一些。
  • rxcc33 (2014-4-16 16:09:19)


    谢谢各位战友的解答。
    那么请问复性效率要怎么表示比较确切?
    有看到文献用相对复性率表示的,是怎么计算的?
    还有用非还原性SDS-PAGE表示。
    不知有什么好的建议?
  • yonger (2014-4-16 16:09:48)


    我感觉这涉及到一个基本概念的问题了,看过一些文献,发现对于复性率的定量似乎都不太准确。什么是包含体?什么是复性呢?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清楚。那如何衡量复性呢?最准确、
    最合理的方法肯定是测活。至于什么SDS-PAGE及液相的方法只能说明结构上的变化,但无法证明这种变化是不是你所期望的,除非有标准品对照。所以我感觉要是想言而有物的话,可以考虑用测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