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代谢异常(三)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胆红素代谢异常(三)
关键词:食品检测标准物质  氨氮标准溶液  进口标准物质  药检所对照品
    3.胆红素的肠肝循环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进入十二指肠后,在回肠末端至结肠部位,在肠道细菌的一葡萄糖醛酸苷酶作用下,大部分被水解脱下葡萄糖醛酸基,转变为未结合胆红素。然后再经肠道厌氧菌的还原作用,逐步还原成二氢胆红素、中胆红素、二氢中胆红素、中胆素原、粪胆原及尿胆原,后三者与重氮试剂的呈色反应相同,统称为尿胆原簇化合物(胆素原)。三种胆素原在肠道下段接触空气后分别被氧化成为中胆素、粪胆素和尿胆素(三者统称为胆素),随粪便排出,为棕黄色,是粪便的主要色素。在小肠下段生成的胆素原约有10%~20%;可被肠黏膜细胞重吸收,再经门静脉入肝,重吸收入肝的胆素原大部分(95%)以原形再次排入胆道,此过程称为胆素原的肠肝循环。被肠道吸收的胆素原小部分(2%~5%)可进入体循环,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排出,即为尿胆素原,并可进一步氧化成尿胆素(urobilin),是尿液颜色的主要来源。尿胆素原、尿胆素、尿胆红素临床上称为尿三胆,正常人每天排出0.85~6.8gmol。胆红素代谢过程见图8一l。
    4.胆红素代谢异常和黄疸通过以上代谢过程,人体内正常产生的胆红素基本被清除,血中胆红素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正常成人血清总胆红素不高于17.2umol/L(1.0mg/d1),而且大部分(80%)为未结合胆红素;尿液中胆素原、胆素含量也很低,无胆红素;粪便中有粪胆原和粪胆素。在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或胆红素的排泄存在障碍时,均可导致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出现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表8-1)。胆红素是金黄色的色素,在组织细胞内沉积而造成的黄染现象称为黄疸(jaundice)。在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34.2gmol/L(2.0mg/d1)时,含有较多弹性蛋白的巩膜、黏膜及皮肤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最容易导致胆红素沉积,出现黄染现象,称为显性黄疸。如果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值,但低于34.2gmol/L。时,则无肉眼可见黄疸,称为隐性或亚临床黄疸。血中大量的胆红素还可通过血脑屏障,与脑部基底核的脂类结合,将神经核染黄,导致核黄疸,影响神经组织功能,出现胆红素脑病。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胆红素代谢异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