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成为一把“双刃剑”,既能对未知拓荒犁庑,也能诱人追逐名利。去年下半年,肖传国因为方舟子揭批其论文不实而“未能入选院士”,实施报复以致触犯法律;今年2月,因论文材料存在严重抄袭和效益数据造假,李连生等的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被撤销;今年3月6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公布调查结果:上学年英国80多所大学发生超过1.7万起剽窃、抄袭等欺骗事件,论文买卖交易额超过2亿英镑。

  但我们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待“论文”的很多故事来反观现实,不禁汗颜惭愧,也很受教育和启迪。现将数十种科学家传记中有关“论文”的看法作分类整理,以供参考评鉴。

  论文的署名事关研究者的学术利益、分工和名誉问题。我国国防水声事业的创始人、中科院声学所所长汪德昭曾兼任声学所“浅海声场”课题组组长,该课题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申报奖励时他坚决不署名,原因是“有几场海上实验工作因为自己年事已高没有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