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黄伯云院士:国家实验室建设应突出工程化研究能力

2009.3.17

  多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创新周期长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日前指出,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程化这一创新链的严重缺位。

  黄伯云表示,大型工程化研究能力不足已成为今天我国科技支撑发展的瓶颈问题。他建议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突破点,在国家实验室建设的部署中突出大型工程化研究能力建设,以提高我国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发展能力。

  黄伯云指出,一般来说,科技创新活动的完整创新链应该是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再到产业化。据研究,创新链的资源投入比例呈现出1∶10∶100的规律,而我国却严重缺失工程化环节。如近期我国启动的大飞机科技重大专项,先期8个铝材工程化研究项目等,只能安排到企业生产线上,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展,这样就带来了企业部分生产线的改造和停产等问题。

  在《关于加快建设突出工程化能力的国家实验室的提案》中,黄伯云指出:因国情所限,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科技投入的主流方式是重科技项目、轻能力建设。结果造成科技资源越来越分散、低水平重复研究不少;国家建立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由于投资强度低,普遍表现为研究方向窄、集成体量小、装备更新慢,没有真正形成交叉集成、汇聚团队、持续创新的能力。

  “但是现代科技支撑和引领发展的明显特征,就是学科的高度交叉集成及与之相互适应的创新能力平台的高端化和大型化,人为地分割基础研究和工程化研究,是与当今科技发展创新周期越来越短的世界潮流背道而驰的。”他说。

  据悉,目前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如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仍定位为多学科科学和技术实验室,每年的3000名客座研究人员中有约1/4来自工业界。而美国科学和技术研究布局的定位整体上是:研究型大学主要开展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依托研究型大学的国家实验室主要是基于国家战略目标,进行基础研究和工程化研究;企业实验室大多围绕市场作产业化技术。

  黄伯云表示,我国必须重视工程化能力的建设,“突出工程化能力的国家实验室建设,是我国科技支撑发展的迫切需要”。

  由于工程化能力建设需要更多支持经费,结合我国国情,黄伯云认为应采取集中财力、各个击破的战略。他建议优先部署资源、环境和材料领域突出工程化能力的国家实验室。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