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评论:中国大学为何热衷全球招聘

2007.10.12
上海师范大学10月10日宣布,该校启动一项名为“申江学者计划”的全球招聘计划,面向全球首批招聘10名中青年杰出人才,最低年薪35万元。不过,由于这项人才计划只面向校外,排除了本校教师的参与资格,由此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东方早报》10月11日)
 
目前“全球招聘”在国内高校十分盛行,各高校纷纷“全球招聘”教授、院长、学科领头人等,各类“人才计划”、“特聘教授”更是层出不穷。优厚的待遇,是各高校招兵买马的重要一环——上师大这次为特聘教授度身定制两套方案:享受年薪制,标准不低于35万元;或是享受不低于80万元的购房补贴,人事关系可进入学校,工资及福利则参照学校同级别人员有关待遇规定执行。同时,学校还将为之配备助手,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5年内提供科研配套经费为文科50万,理工科100万~150万。
 
即使全球招聘不是一个噱头、不走过场,其合理性也大可存疑:一是高额的薪资水平、优厚的待遇定得是否合理。大学是国家的大学、全民的大学,花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纳税人。先不管大学如此花钱是否值得,但就程序上来说,花多大的代价搞全球招聘应该经过人大讨论同意,千万不可把纳税人的钱不当钱。二是动辄就搞全球招聘,难免令人狐疑我们的人才“自造”水平太低。上师大光顾着全球揽才,却把本校教师排除在外,看来对自己的教师水平也不太自信。三是我担心如此揽才是否太急功近利,给一些学术骗子、学术掮客以可趁之机?去年,著名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指北大引进的大部分特聘教授是“假引进”,目的是骗取国家数以亿计的教研经费。
 
上师大的全球招聘计划只面向校外,排除本校教师的参与资格,这自然是其硬伤之一种。但在更大范围内,在知名大学间愈演愈烈的全球招聘,很可能导致国内高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在知名高校的重金吸引之下,一些非重点高校、中西部地区高校的优秀教师纷纷前来投奔,此种情形下,知名大学的全球招聘不免就像一台抽水机,源源不断地抽走了前者的优质师资。知名大学的一纸招聘令,只怕在无名大学听来是一道“催命符”。
 
打破高校教师的铁饭碗,实行聘期合格考评制度,把竞争和淘汰法则引入象牙塔,这种变革的初衷无疑是好的。面向全国、全球招聘人才,鼓励人才流动,肯定会更有利于学术发展。然而,办教育尤其是办大学,最忌讳急功近利——即便是在跨国公司,“空降兵”的阵亡率也是极高的。从企业的角度看,招聘高管肯定是短期内最省事、也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却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面对高校动不动就搞出的全球招聘,政府是不是应该保持一点清醒?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