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晚些时候,位于上海市金沙江路的3座“煤气包”将开始拆除,而到明年底,随着人工煤气被天然气完全替代,市内大部分“煤气包”将会成为“历史记忆”。事实上,上海告别“煤气包”的背后还传递了更深的含义,近年来在居民能源结构中,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城市的环保。据统计,截至去年底,上海天然气用户已达550万户,人工煤气用户则降至33万户,其他还有逾200万户液化气用户。清洁能源用户占大多数。

  高50米至60米、直径50米的钢质圆柱形建筑,习惯被人们叫作“煤气包”,它的学名叫“煤气储气柜”。上海第一座“煤气包”建于1864年,容量为1700立方米,最早的用户不足100户。“煤气包”的大扩容发生于上世纪70年代人工煤气开始规模化推广时,申城最多共建22座,在高层建筑鲜见的年代一度还成为城市地标,比如西藏中路的那座,曾引来无数市民游客驻足观看。不仅如此,“煤气包”还是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