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京津冀将生态环保作为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2015.5.07

banquan14.jpeg

  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指出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这既是三地共同利益所在,也是三地今后主要合作的方面。

  接下来,如何通过寻求发展来解决环境问题,又将如何通过环境的约束性为发展打好基础,将成为三地必须直面的问题。

  那么,在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三地首先要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是什么?解决之道在哪里?加大投入、产业转移、生态补偿等领域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大气治理是焦点

  北京、天津、河北属同一气候带,生态环境能否得以提升,空气质量的优劣成为主要衡量因素,也是三地环境污染治理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4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上也特别强调,要把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早在2014年年初,在协同治污的背景下,京津冀三地就携手向雾霾宣战。但至今,京津冀区域仍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在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4年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中,京津冀占据了8位,环境形势堪忧。

  那么,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三地联合治气的突破口又在哪里?

  今年1月,民建中央和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组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大气污染防治”调研组,先后赴京津冀三地进行调研,并发现不少问题:燃煤、机动车排放和高能耗工业项目是三地大气环境主要污染源。

  能源结构不合理,燃煤多、清洁能源少,特别是天然气少,是三地大气污染防治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保定市1100万人口中有800多万农村人口冬季靠散煤取暖,煤烟没有通过净化处理就直接排放,成为这一区域冬季重要污染源。

  从我国能源储备与使用条件看,“多煤少气”的能源结构很难短期内改变。这时,提高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水平成为当下三地必须解决的问题。

  “防在源头,重在产业。”河北省副省长秦博勇指出,产业结构偏“重”是京津冀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他建议国家大力支持京津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机动车排放是京津冀大气污染的另一个主要污染源,主要原因在于不合理的城市功能布局。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建议,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对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大城市,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配置,最大限度减少城市人流、车流和物流在城市间的长距离转移;另一方面应大幅度提高“职住比”,即就业与居住的比例,防止同一功能组团过度扩大化和过度同质化。

  4月1日,环境保护部发布9个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源解析结果:机动车、燃煤和扬尘排在京津冀三地污染源的前列。这意味着,2015年,京津冀三地必须开始采取更具针对性措施精准治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发展。

  环境约束性为发展打好基础

  “规划”指出,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不难看出,“规划”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通过寻求发展来解决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可以预期,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政策松绑及由此带来的巨量资金流均不成问题。据财政部此前估算,三地协同发展仅在未来6年内,就可能撬动42万亿元的投资。

  届时,如何为环保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解决环境发展资金瓶颈,将成为三地协同发展推进的关键环节。

  此外,“规划”也明确指出,将通过环境的约束性为发展打下基础。如通过产业转移、加大投入、生态补偿等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令京津冀区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层级。

  能否顺利实现产业转移决定着一体化的成败。哪些产业要迁出去?以什么方式转出去?转出去的过程谁来主导?这些问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答案。

  首先,产业转移绝不应该是污染转移。应该转移那些符合三地定位的、能够既有利于三地转型,又有利于当地产业协同发展的企业,并在转移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而不仅仅是把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转出北京。

  产业转移,谁说了算?毫无疑问,这需要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布局。不过,由于产业转移最终由一个个企业的搬迁来实现,除了政府搭台之外,必须由企业自主对接。

  例如,今年以来,河北、天津展开了针对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大红门市场的商户争夺战,最终还是由先前的政府规划转向遵循市场规律。

  对此,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赵继敏认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应该做的是创造政策环境,引导产业转移,降低区域交易、沟通成本,让资本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地区,产业链在区域内根据资源禀赋自由配置。

  生态补偿,在三地的发展实践中已有先例。2014年7月,河北省与北京市签署《共同加快张承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协议》,从2014年~2017年,北京以每亩投资1000元的标准,对官厅、密云两大水库上游的河北张家口、承德地区,实施40万亩生态水源林建设项目,以改善区域整体生态环境及两大水库的水质水量。

  但生态建设投资大、见效慢,解决三地协同发展,仅靠地区本身的生态补偿还远远不够。当前,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京津冀三地政府,除了从自身加大投入力度之外,正在积极争取推进中央纵向补偿与京津冀横向补偿。

  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周潮洪指出,天津市政府和河北省政府曾协商提出,希望建立一个由中央财政、天津、河北各出一定的资金成立的引滦生态保护基金,主要由河北省用于引滦水源地的保护。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