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美国CDC专家与我中心交流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2015.10.08

  根据中心高层次人才发展“523计划”工作要求,按照中心严卫星副主任的指示,为提升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能力,加快专业技术团队建设,探讨中心与美国CDC的人才交流和合作研究机制, 2015年9月23日,食源性疾病监测部和风险评估一部在美国CDC驻中国办事处的协助下,邀请美国CDC食源性疾病、水源性疾病、环境疾病部的Barbara E.Mahon博士和 Cindy R. Friedman博士来中心进行技术交流。中心张英男、朱江辉、付萍、刘继开、李薇薇、王岗参与交流。

  张英男副研究员介绍了中心的主要职责,中心专家分别介绍了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及进展,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暴发监测、分子溯源及负担研究、耐药监测的目的、系统建设和运行机制等情况。Mahon博士和Friedman博士介绍了美国CDC食源性疾病监测模式及开展情况。双方针对中美食源性疾病监测模式、监测目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数据的利用等内容及双方的差异进行了充分交流。对共同面对的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责、医生的报告意识、多部门参与暴发调查的协调机制、食品与病人监测数据的关联分析、分子分型数据聚类分析及聚集性识别、负担研究各环节乘数的确定、耐药监测抗生素的选择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这是中心首次与美国CDC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交流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美国CDC专家对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表示赞赏,表示中心已取得的进展和成绩出乎他们的意料。经过双方充分交流,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1)提高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报告意识非常重要,病例信息采集也是美国面临的困难,应尽量减少医生的工作量,美国对病例信息采集主要包括5方面的问题;(2)基于症候群的监测具有局限性,美国病例监测主要以实验室检测为主,发现聚集性再进行调查核实;(3)美国FoodNet扩大监测范围的原则是基于科学和能力,而不是追求覆盖范围;(4)美国在暴发调查中,食药、农业、CDC等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协调机制;(5)暴发调查中流行病学人员现场能力非常重要,不要总指望每次都能从食物中检验到致病因子,不能因为等待检验结果而推迟调查行动;(6)任何调查都具有局限性,疾病负担研究的食源性比例可通过专家评议进行确定,在报告中应说明局限性即可;(7)美国的疾病监测体系经过了长期的建设和探索,专业分工比较明确,侧重不同领域的团队建设和能力提升。

  通过本次交流,我们全面了解了美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模式和运行机制,对于完善我国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开阔了视野,明确了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升监测能力和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了参考。同时,美国CDC专家对中心工作的肯定和加强合作的意向,也使我们受到鼓舞,坚定了团队的信心,为中心与美国CDC进一步的技术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