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哈药总厂周围怪味难除 环保部门称排污达标

2009.8.06

 

  核心提示

  哈药总厂,哈尔滨的一张“名片”,利税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三成、每年销售收入40多亿元;此外,它带给哈尔滨市民的,还有多年挥之不去的“药厂怪味”。在城市GDP与市民健康面前,究竟该如何抉择?根治“药厂怪味”,究竟是“差钱”还是“差决心”?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怪味侵扰居民难入睡,多次反映问题未解决

  日前,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哈尔滨市学府路109号的哈药总厂。当车行至几个街区之外时,一股怪味便涌进车内。初闻称不上刺鼻,但越闻越觉得恶心。

  “半夜经常会被药厂排放的臭味熏醒。”学府路125号的食杂店店主告诉记者,他住在这里多年了,附近居民每天都在忍受着,有条件的早都搬走了。

  据悉,哈药总厂厂区始建于1958年,当时周边是一片荒地,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附近除了密集的居民区外,还有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大学,以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肿瘤医院等大专院校和医疗机构。

  记者在药厂异味四溢的污水处理区看到,和高耸的废气排放塔比肩的,是正在加紧施工中的某回迁高层住宅楼。回迁户到时能住得安生吗?记者心里直打鼓。

  怪味随风走,波及范围远不止周边。“气味早先是全天候的,现在大部分集中在晚上9点以后。”家住和兴路沙曼小区的官女士说,小区离哈药直线距离有5公里,每早一开窗就能闻到怪味。而她的工作地在龙塔附近,离哈药足有10公里以上,也属于怪味的“势力范围”。

  周边居民对哈药总厂排放出的这种异味深恶痛绝。家住南岗区保健路的李大妈告诉记者,“白天味还算淡的,等到半夜放气,比厕所还臭呢,每次我们就像躲瘟神一样,立刻关门关窗”。

  市民天天盼着怪味消散,却一次次跌入失望谷底。

  哈药总厂周边居民、学校教师多年来多次找企业交涉,很多市民还通过“行风热线”等渠道向环保部门反映情况,当地媒体平均两年掀起一轮舆论监督热潮,但一阵阵疾风过后,怪味却依然浓郁。

  采访中,很多居民都记得,两年前,当地一家都市报根据市民反映,画出了一张受怪味影响的城区示意地图,非常直观醒目,但“报纸都发黄了,问题还没解决”。

 

  环保部门称排污达标,深度治理却怪味依旧

  对此,哈尔滨医科大学曾专门做过一份关于“药厂废物排放对附近居民健康影响”的调研报告。

  调研结果反映,药厂周边学习、生活的人群表现出心理压力大,情绪焦虑等症状。

  去年以来,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哈医大二院超声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田家玮教授也连续两年分别联合51名、47名政协委员进行联名提案,分析了药厂怪味的危害性,提出了整改、搬迁、核心部分搬迁等一系列建议。

  据专家介绍,治理药厂怪味始终是世界性的难题。无论是中成药、药物制剂、化学制药还是兽药加工,在制药工艺过程及废弃物处理过程中,都会有排放物。制药企业对于排放物中有机溶酶的治理却一直没有良好措施,这也是哈药总厂怪味的根源所在。

  2007年8月,哈市环保部门对外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哈药总厂处于城市上风向,向大气散发的异味主要来自于青霉素车间产生的发酵气味,以及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等挥发性气体。

  当年,哈药总厂确定了异味深度治理方案,投资近8000万元分别对发酵气味、蛋白烘干气味、污水处理厂静态挥发臭气等进行了治理。据称,目前这些污染治理设施都已投入运行。

  可是,两年过去了,药厂怪味依旧,市民闹心依然。

 

  哈药总厂环保部的韩洪彬介绍,从生产过程来看,异味来源有三:

  一是药品生产过程,二是废水处理过程,三是发酵基质干燥过程。生产过程是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生物发酵过程,其废气成分数以百计,很多成分至今不明,污染治理必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据介绍,哈药总厂主要产品为青氨类产品和头孢系列产品,从污染占比来看,前者占四成,后者占六成。两年来,哈药投资360万元在3个青霉素车间分别安装了10吨碱液回收罐,通过“碱洗法”以减轻车间内外青霉素气味污染;投资500余万元对污水处理厂产气较重的蓄水池实施了封闭吸收处理。

  韩洪彬说,“污染的确减轻了,但人的嗅觉对恶臭气体的灵敏度是ppb级,比仪器的ppm级还要高1000倍,即使除了九成的味,人的嗅觉感觉可能只少了一半。”

  在施工中的高浓度废水预处理系统工地,韩洪彬告诉记者,这个投资1000余万元的处理系统预计今年10月投产,可将不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在未混合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别处理。

  目前,企业治污正从末端治理向生产工艺延伸,正在改进中的包括酶法替代化学法、非接触性基质干燥等新型生产工艺,有望实现异味排放“明显改观”。

  针对市民“年初大冬会期间为啥就没味”、“一来检查的就停产”的质疑,韩洪彬认为纯属误会。

  他说,大冬会期间个别车间纯属例行检修,哈市环保部门对哈药总厂每周有一次例行检查,并通过在线监测系统24小时对厂区的污水和大气排放情况进行监测。而且,企业生产过程是复杂的生物过程,环环相扣,停产一天损失数以千万计,根本不可能随便停产。

  近日,哈尔滨市环境监察支队征管三科在检查中发现,尽管企业排污已经基本达到排放标准,但生产过程存在密闭不严等问题,导致异味不能充分被收集、处理。问题是老问题,但下达整改通知是“必须的”,他们要求企业在今年年末一定要消除怪味。

 

  80亿至100亿元的巨额成本,让搬迁决策难产

  在哈药总厂青霉素厂房前,记者看到通往生产车间的大门四敞大开,怪味从里面源源不断地溢出。据了解,类似这样无组织排放的气体最让企业头疼。

  “有没有办法把怪味罩住呢?”

  “满足各种技术规程的前提下收集气体是最大难题。”韩洪彬说,企业生产不仅要考虑到环保,而且还要兼顾防火、防爆等其他要求,“上新设备审批周期长不说,现有厂房根本摆不下,甚至会妨碍消防通道。”

  一边是老厂房、老工艺更新困难,怪味难以根除,一边是居民视之为“眼中钉”,必欲拔之而后快。那么,何不搬迁了事、另辟新天呢?

  网友“无奈啊”认为哈药总厂应该走国内第一支青霉素生产企业——石家庄华北制药[0.00 0.00%]的搬迁之路。多年来,石家庄市民也是被酸酸的“华药味道”困扰。2008年,石家庄市规定城区内49家工业企业必须于2010年底前完成搬迁或转型,其中就包括华北制药。

  据知情者透露,哈药的搬迁成本约在80亿至100亿元。巨额成本由谁承担,政府和企业各算各的账,尽管企业近来四处选址,但决策迟迟下不来。

  有市民质疑,哈药总厂的利税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三成,每年销售收入40多个亿,真就连个家也搬不了吗?哈尔滨是“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但城市总不能只要GDP,不管老百姓生命健康吧?

  更有市民尖锐地指出,表面上是“差钱”,实质上是“差决心”。笼罩在城市上空的异味,考验的是市民日渐疲惫的耐心,更拷问着企业和有关部门的责任心。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