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高山花卉绿绒蒿引种驯化的生理适应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0.5.06

  近日,在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张石宝副研究员利用生理生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针对高山花卉绿绒蒿属植物引种驯化中存在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绿绒蒿在生理适应性发现存在明显差异。全缘叶绿绒蒿的光合作用比总状绿绒蒿对高温更敏感,而且对高光强的适应能力不如总状绿绒蒿;种间的环境适应性差异与叶片特性存在明显,如总状绿绒蒿叶刺的存在可以反射部分太阳光,从而提高对高光的适应能力。总状绿绒蒿对高光强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能比较快的从光抑制中恢复。不同光强下总状绿绒蒿光合能力的变化主要与单位面积叶氮含量、CO2扩散导度和比叶重相关,它主要通过调节叶片的比叶重来适应环境中光照强度的变化;不同温度下绿绒蒿光合作用表现存在显著差异,总状绿绒蒿叶片在20摄氏度有更高的光合能力和光化学效率,而在30摄氏度下最低,说明它对高温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进一步分析发现,总状绿绒蒿在低温下的光合作用主要受叶肉导度限制,而在高温下受到气孔导度、叶肉导度和生化因素三重限制,因此在绿绒蒿向亚热带的低海拔地区引种栽培过程中,夏季高温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通过微卫星SSR方法,从总状绿绒蒿中筛选出13个引物对,其中9个引物对在同源种上成功扩增,这些引物扩增微卫星可以用作了解种群遗传结构有效工具,也可为制定总状绿绒蒿及其它同源种的保护策略进行遗传变异检测。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