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拯救“植物大熊猫” 云南野生稻研究获重大进展

2007.8.26
记者8月25日从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了解到,云南野生稻保护与遗传特性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研究成果被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鉴定专家组肯定为“整体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程在全介绍,野生稻是水稻的原始祖先,被专家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保留了诸多栽培稻已丢失的抗逆、抗病虫害、优质、高产、特殊育性、广适性等优良基因,是改良栽培稻的宝贵基因库。袁隆平院士就是利用了野生稻中的基因研究出世界领先水平的杂交稻,对解决中国粮食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野生稻保护研究和利用一直是国内外稻作研究的重要焦点。
 
程在全说,云南是同时拥有中国三种野生稻资源的两个省份之一,野生稻分布广,生态类型多,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优良基因。“随着农业生产发展和人类活动范围扩大,野生稻自然分布资源处于濒危状态。”
 
为了拯救“植物大熊猫”野生稻,近年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农业部、云南省科技厅、农业厅资助下,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在云南野生稻保护与遗传特性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在云南野生稻资源现状调查与收集研究方面:明确了云南野生稻资源自然分布现状,并用分子鉴定手段对新发现材料进行了验证;探讨了云南野生稻资源的濒危程度和原因,提出了多项保存保护建议。为启动国家《云南野生稻资源原位保护区建设》等项目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保存保护体系研究方面:建立了云南野生稻原位基地、异地集中基地、细胞工程和DNA分子的多层面保存保护体系,保存了近五十个生态居群野生稻材料;建立了云南三种野生稻基因文库。野生稻资源的保护工作成功地防止了资源的进一步消亡,也避免了这些重要战略资源流失到国外。
 
在主要遗传特性鉴定评价研究方面:首次完成了云南三种野生稻生长发育特性、主要农艺性状和遗传多样性的系统鉴定,发现了诸多特异优良性状,如云南野生稻稻米综合品质远优于栽培稻,蛋白质含量高,含氨基酸和十种矿质元素等。还发现元江普通野生稻是国内最原始的普通野生稻种,具有极高的研究利用价值。
 
此外,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还在优异种质基因发掘研究方面和野生稻遗传资源发掘利用方面填补了国际空白,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如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成功地把普通野生稻的一些优良遗传特性转移到栽培水稻中,获得了一批携带野生稻相关优异性状的水稻新材料:培育出两个优质高产新品系,二十多个综合优良株系,一百份单性状优良株系。为育种和生产部门提供了一批优良材料。
 
这些研究成果,首次向世人系统展示了云南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优异特色和魅力;建立的研究平台为珍稀植物资源保存保护、稻作分子进化、野生稻基因组学和云南野生稻优异种质基因发掘和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水稻改良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良基因。由于材料的特殊性、研究的系统性和先进技术的集成运用,保证了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研究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鉴于此,在上月底举行的二00六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上,“云南野生稻保护与遗传特性研究”被授予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二十年前,中国三百多个县、一千多个点分布着野生稻,今天,这些点已经消失了百分之七十以上,残存的野生稻面积大大缩小。专家指出,灾难绝不仅仅是一个物种可能消失,而是人类的粮食安全。今天全世界的科学家们仍然在野生稻中寻找着增产、抗病、抗旱等种种特有的基因,探索才刚刚开始。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