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换包装仍不能让消费者安心 蒙牛真能表里如一?

2012.9.24

  9月20日晚上,蒙牛新形象在北京发布,这是蒙牛成立13年来首次大规模的形象切换,力图改变之前的负面形象。蒙牛总裁孙伊萍表示,蒙牛发布的新形象、新理念,不是单纯外在的视觉转变,而是蒙牛对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的回归和重温。

  然而,要改变一个企业骨子里的基因,似乎不太容易。回顾蒙牛对问题产品的数次回应,无不归因于个别环节的个别人的个别行为。但如此频繁的事故发生,却不能不让人对其整体实力表示怀疑。未来蒙牛真能做到表里如一吗?。

  新华网评:蒙牛要“革面”但更须“洗心”

  最近几年,用丑闻不断来形容乳业巨头蒙牛的境地是再恰当不过了。这些负面新闻在让蒙牛遭遇消费者空前信任危机的同时,也让企业和产品形象在公众心目中一落千丈。

  也许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蒙牛于近日开始全面“换装”——旗下产品启用新包装,改换新形象。媒体则更愿意用“革面”来形容蒙牛的这次大换装,其背后的寓意和期待,一目了然。对此,蒙牛新任总裁孙伊萍也坦言,蒙牛发布的新形象、新理念不是单纯外在的视觉转变,而是蒙牛对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的回归与重视。

  通过更换包装,改变形象的方式来“革面”固然很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能够彻底“洗心”。所谓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细说起来很复杂,用一本书的篇幅也未必容纳得下,但是概括起来又很简单,那就是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尽最大努力生产出质量合格安全可靠的产品来。

  本网评论指出,蒙牛此举,既是一种“形象自救”,更是一种“信誉自救”,体现出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不管是对广大消费者,还是对企业本身,都是一件值得肯定和庆幸的事情。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企业想“革面”容易,想“洗心”却绝非易事。“革面”不过是更换产品的包装,打造产品的新形象,而“洗心”却涉及到改变企业的经营理念,重塑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后者的难度显然要远远大于前者,还有可能会让企业在短期内出现效益下滑、利润下降的“副作用”。

  蒙牛换新装能否改形象,消费者称仍不放心

  9月20日晚,成立13年的蒙牛首次大规模改换品牌广告和产品包装,首批更换新包装的产品包括纯牛奶与基础功能奶两大品类。孙伊萍在发布会上表示,要从每一滴原奶的品质抓起,用每一个蒙牛人点滴的努力去践行我们的责任。

  然而,两年来负面新闻不断、伤痕累累的蒙牛品牌,能否借这次换新包装彻底重塑形象?蒙牛在公众心目中还能否重新站起来?消费者依然忧心忡忡,换包装、打广告,这些都是表面功夫,蒙牛如果希望改变之前一系列负面事件在消费者心中造成的负面影响,应该真正在提高产品安全质量工程上下工夫。

  消费者郑女士认为,蒙牛之前的诸多负面报道已经极大危害了蒙牛品牌。希望蒙牛投靠中粮以后,能够学习和复制中粮全产业链的模式,从种草、养牛开始,全产业链地运作,从源头上保证牛奶质量安全,真正让消费者放心购买。

  质量问题频发,大企业内控之殇?

  2012年8月,3000箱蒙牛临期牛奶的生产日期篡改至出厂日期的6个月之后,并销往浙江浦江、义乌等地;2012年6月,西安大学生爆料称蒙牛冰激凌代工厂脏乱差;2011年12月24日,蒙牛产品被检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

  为何蒙牛的质量问题频发?恐怕任何一个有理想的企业,都不会因为这点蝇头小利冒这么大的风险,今日的蒙牛能够做到业内屈指可数,更不会冒着失去声誉的危险。

  质量问题的产生源自企业内控机制的缺失。大企业内部一个人的失控,引发的很可能是对整个企业的重创。急速扩张中的企业,难免陷入“业绩为王”的陷阱。在过分强调业绩增长的背景下,不能直接产生效益的企业内控系统,其人员增幅和被重视程度,往往要远低于销售系统,最终导致了内控力度与企业发展的脱节。

  销量下滑30%,"负面报道"惹的祸?

  2012年8月28日,蒙牛乳业公布上半年业绩报告,蒙牛表示,受到2011年末黄曲霉素M1及其他的负面报道影响,蒙牛市场销售一度下滑近30%。

  本网评论指出,乳制品与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直接相关,对乳制品安全性的要求,本身就要高于其它消费品。因此,做为乳业企业,可能做不到十全十美,但在思想和态度上,至少应该以完美的理念和追求做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如此方才有进步和完善的可能,方才能真正被消费者接受和信赖。动辄将责任推到媒体的负面报道上,动辄抱怨一年抽查4553次“会抽死人”,这样的态度,除了证明乳企自我要求低、标准矮化之外,说明不了其它任何问题。如此隐含着推卸责任、不从自身反思与改进的经营理念与态度之下,难保不会被媒体报道负面新闻。

  丑闻禁不起民意追问蒙牛改造难上加难?

  日前,蒙牛新任总裁孙伊萍表示,蒙牛近期持续进行以“价值观回归”为核心的反思。如果其所称的价值观回归,是指回归到企业发展规律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正途,自然值得期待。但改变一个“猛牛”型企业骨子里的野性基因,尤其是在一个道德崩塌、监管缺位的市场上,就更是难上加难。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张天蔚认为从1999年创办之初,蒙牛就像一头“猛牛”,闯进尚属初创的中国奶业市场。这匹“猛牛”如同一条“鲶鱼”,所到之处翻江倒海。然而,企业的发育、成长,逃不出必然的规律。过于迅猛的疯长,必然伴随着各种显在或潜在的病灶。

  健康时报评论员赵广泉表示,当营养暗藏恐惧,其扩散同样深入血液。民意追问到最后,所有肯定性的信心仍然不足以抵消否定性的怀疑。蒙牛不断重演的丑闻背后凸显出我国乳业竞争环境日益恶化,频繁发生的乳品安全事件,不仅将消解国民对国产乳品的信任和信心,也危及了中国的食品制造业。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