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游中胜《自然》子刊颠覆原有理论

2007.11.01

当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开始分离的时候,一种称为ATM蛋白开始行使功能,这种蛋白由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 gene,ATM基因)编码。近期来自萨克生物研究学院(the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的研究人员惊讶的发现,当ATM发挥出全部的作用的时候,染色体缺口上DNA的以侧区域与受损位点本身同样重要。至今为止,科学家们都认为只有已经激活了的ATM能修复DNA受损位点,但是Salk研究小组的这项发现则表明情况恰恰相反。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

文章的第一作者游中胜(Zhongsheng You)博士介绍道,“我们发现有效的ATM活性只出现在它与DNA缺口侧面区域有物理性接触的时候”,“当我们阻断这一邻近区域,ATM活性就会极大的下降”。

Salk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的Tony Hunter教授表示,“‘on scene’激活ATM保证了局部DNA修复应答的进行,但是整体应答的幅度还是决定于细胞中双链缺口的数目。”

我们的遗传物质,即DNA在受到譬如太阳紫外线照射这样的外部来源损伤,或者活性氧分子的内在来源损伤下不断的受损,但幸运的是,细胞进化出了一套巧妙的监测机制检查和修复受损DNA。

在最具威胁性的DNA损伤:双链断裂这一情况下,ATM协调着细胞应答。ATM作为一种激酶——一种能用磷酸修饰底物的酶——激活了DNA修复的许多酶类,也激活了细胞周期调控子。从而细胞周期就能在DNA修复之后才继续进行,以防细胞直接通过受损遗传物质,避免引发癌症的突变,如果损伤不能修复,细胞就会进行程序性死亡。

像是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这种较罕见的遗传病就是由于ATM基因突变所致,研究证实A-T患者与基因携带者存在对辐射引起的DNA双链断裂修复的缺陷,而出现基因组的不稳定性,表现为对辐射的高度敏感和肿瘤易发倾向。

许多研究自ATM在10年前被发现之后都集中在ATM下游靶标处,但是受损DNA激活ATM的精确机制至今并不清楚,为了了解这一具体机制,You等人利用了由未受精蛙卵中获得的细胞分离物的一个独特的特征:将线状DNA片段加入到这些提取物中,能模拟细胞DNA中DNA双链缺口——ATM进行快速自我激活,并且细胞周期也同时“急刹车”。

Salk研究人员将DNA片段处理成了不同的长度(80bp-10kb),并且实验加入同样数目的分子,猜测是末端或“breaks”的数量,而不是大小起作用,然而情况并不是这样,You说,“越长,越好”,“有效的ATM激活严格依赖于DNA缺口的数量和受损DNA分子的总长度。”

这个令人疑惑的观察结果导致研究人员对DNA缺口邻近处在激活过程中的作用产生了疑问,进一步研究发现ATM在聚集到受损DNA末端以侧区域之后被协同激活,“这个机制提出ATM活性是与受损DNA偶联在一起的,这样就能确保ATM在少数几个DNA缺口应答的时候快速被激活。”

另外,DNA并不是散布在细胞核中的,而是与组蛋白紧密结合在一起,整个组装起来就形成了染色质,Hunter表示,“我们的发现说明来自DNA损伤应答的一个重要信号除了源自DNA损伤本身,也来自于DNA缺口以侧被修饰了染色质。”


原文检索:
Published online: 21 October 2007; | doi:10.1038/ncb1651
Rapid activation of ATM on DNA flanking double-strand breaks
Abstract

ATM基因是怎样被激发的

ATM是在遗传性疾病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病中发生突变的基因,为一种蛋白激酶编码,而这种蛋白激酶是细胞对DNA双螺旋链断裂产生响应的主要调节物质。ATM在正常状态下是不活泼的。那么,当DNA损伤发生时(例如由于离子化辐射使DNA受到损伤时)它是怎样变得活泼的呢?这个问题是了解在正常状态和疾病状态下它的功能的关键。现在,研究表明,ATM蛋白作为一种不活泼的二聚物存在于正常未受损伤的细胞中,激酶域与丝氨酸残体1981周围的一个区域连接在一起,是该蛋白“FAT”(focal adhesion target的缩写)域的一部分。只会诱导少量DNA链断裂的低剂量离子化辐射,至少可以激活所存在全部ATM蛋白中的一半,可能是通过对染色质结构变化产生一种响应实现的。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