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制度能够释放生产力,坏的制度则会束缚生产力。教育领域的博导评聘制度,历经几十年的学术实践,似乎正从好的制度向坏的制度转变。作为因应之策,最近清华决定全面取消博导评聘制度,1000多名副教授将有资格担任博导。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策理解释称:近年来学校副教授的水平越来越高,学术思维活跃、创新能力突出,很多人都具备了指导博士的能力。很多年轻学者处在年富力强、最能出成就的阶段,但因为博导评聘制度的束缚,却要他们熬到50多岁才能成为正教授,才能当博导。

  这样的情况,就清华的具体个案而言或许如此。人的学术水平成长提升,需要时间洗练,自有其过程,自有其一般规律。只有极少数人逾越常规,天资聪颖,年纪轻轻就能登上学术高峰,这是特殊规律。历史地看,无论哪一个时期,也都有这个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不会出现年纪轻轻其学术水平就整体性提升的异常情况。

  正是基于对这些规律的认知,运行数十年的博导评聘制度,也就相应地设定学术层级与门槛,把滥竽充数者、水平不够者坚决排除在外,以使培养的博士生达到相应的学术水平与高度。它在当初所以被作为一项好的制度而确立,就在于这个严格的质量控制。它的不好的一面,或在于没有为那些遵从特殊规律的高水平的年轻学术人才辟出一个担任博导的制度管道,以至把这些人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