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科院Cell子刊发表lncRNA新发现

2016.10.28

  生物通报道:长非编码RNA(lncRNA)是一些长度超过二百个核苷酸的RNA分子,来自于基因组的非编码区域。虽然lncRNA没有编码任何蛋白质,但它们在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研究者们普遍认为lnc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但对它们的具体功能还知之甚少。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最近鉴定了一种源自多顺反子转录本的lncRNA。他们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一种不寻常的加工机制会生成能隔离多个RNA结合蛋白的SPA LncRNA。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陈玲玲(Ling-Ling Chen)研究员。

  研究显示,SPA LncRNA具有5′snoRNA帽子和3′多聚腺苷酸化。这种LncRNA的加工不仅与新生mRNA 3′加工有关,还涉及XRN2修剪与Pol II延伸的动态竞争。研究人员发现,位于15q11 -q13的基因组印记编码两个SPA,它们在人胚胎干细胞中隔离多个RNA结合蛋白(RBP)。

  Prader-Willi综合征(PWS)患者缺乏上述SPA。删除这两个SPA可以生成PWS细胞模型,改变RBP结合和可变剪接的模式。这项研究进一步拓展了lncRNA的多样性,还为人们揭示了PWS的发病机制。

  陈玲玲研究员一直走在环状RNA领域的前沿。2014年9月,她和和杨力研究员在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是内含子的互补序列介导了外显子环化。环状RNA的生成机制主要有两种模型:套索驱动的环化和内含子配对驱动的环化。这项研究为内含子配对驱动环化提供了有力支持,证实是内含子的互补序列介导了外显子环化,生成的选择性环化产物进一步扩大了哺乳动物转录后调控的复杂性。

  今年二月陈玲玲研究员在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杂志上发表综述文章,全面探讨了环状RNA(circRNA)的生物合成和新功能。虽然环状RNA通常表达水平较低,但它们的表达存在细胞和组织特异性。文章指出,环状RNA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影响基因表达,有效扩展真核细胞转录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今年四月,陈玲玲研究员和杨力研究员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新生circRNA的加工过程。真核细胞的circRNA是pre-mRNA经过反向剪接形成的。为了研究circRNA加工,研究人员通过用4-thiouridine (4sU)对新生RNA进行代谢标记。

  作者简介:

  陈玲玲 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士生导师。2009年2月毕业于美国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Health Center 获得生物医学博士学位,并同时获得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同年5月作为独立PI获得 Connecticut Stem Cell Seed Award研究经费资助,受聘于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Stem Cell Institute 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于2010年5月起任助理教授。主要从事RNA编辑和长非编码RNA对基因表达调控和干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制研究。现任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研究方向:长非编码RNA和干细胞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