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坎昆会议讨价还价 维基解密搅局

2010.12.08
  从墨西哥当地时间12月6日起,坎昆气候谈判正式进入了高级别会谈阶段。按气候界的行话,这叫大会的“下半场”。

  一方面,这意味着参与谈判的级别更高,由谈判代表升级为部长级,而级别更高意味着代表的授权更多。另一方面,这意味着开始进入到实质性的“讨价还价”阶段,真正的政治博弈将在这一周展开。

  三份文件

  上周末,各国部长们就已经纷纷抵达坎昆。现在,部长们的桌面上摆着三份文件:AWG-LCA谈判案文、AWG-KP主席案文和AWG-LCA关于“(坎昆)可能成果”的主席案文。

  AWG-LCA谈判案文目前基本处于停滞阶段。虽然说的是坎昆的成果与整体的谈判并行,但谈判代表们似乎将注意力集中到坎昆有可能达成的成果,而非AWG-LCA谈判的整体推进。AWG-KP案文一直在“碎步走”状态,离撞线的终点遥遥无期,而在最关键的《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减排问题上还没有明确说法。

  因此,真正的焦点便是“(坎昆)可能成果”案文。在有些代表团看来,这代表着他们“前所未有”的最大承诺。在发展中国家阵营中,有些对此表示“不满意”,但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谈判;有些则认为案文与他们的要求差距太大,无法按此谈判;玻利维亚代表团则特别强调,这份案文是“后门”的产物,不符合法定程序。

  诸多分歧的焦点,是该案文中的第三部分,第8~10页的内容。这部分是关于减缓行动的。

  其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发达国家的减缓行动与发展中国家的减缓行动。在发展中国家看来,AWG-LCA案文中关于发达国家减缓行动的核心,就是为非《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的发达国家(指美国)设置强制减排义务,并使之与加入《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可比。

  然而,这两点都未在这份案文中得到体现。首先,通篇没有找到对美国的量化减排目标。当然,这种努力肯定是徒劳的,因为美国方面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其次,“美国减排适用《京都议定书》规则”这一点只是作为一个备选项。与之同为备选项的是“‘考虑’《京都议定书》下的规则”。一个轻描淡写的“考虑”足以说明问题。

  因此,就连大会主席也公开承认,目前的主席案文未就减缓行动形成意见。

  维基文件“添乱”

  而在部长们的“桌面下”,也摆着一堆文件:维基解密泄露的气候谈判文件。这些文件主要涉及美国、欧盟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文件清晰地表明,美国利用其全球外交网络,用“政治+金钱”的方式收买发展中国家,并试图“离间”巴西、南非、印度、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

  这些文件中,点到了某岛国的名字。这印证了一些“猜想”: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该国表现异常,不仅“倒戈”攻击发展中阵营内部的大国,还流传出了一份自称是首脑会议室内部的记录。这份记录显示,中国和印度“阻碍”了全球2050年排放目标的确定。而维基的文件显示,恰恰是该国与美国在气候问题上达成了某种金钱交易。

  这让当事人之一、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Jairam Ramesh)花了一整年的时间,不断向不同人解释当时发生了什么情况、印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2050年全球减排50%,发达国家减排80%,就意味着发达国家有比我们多得多的人均排放,这是不公平的。”他在印度政府边会上这样表示,“发达国家要承担更多,而这需要计算。”

  拉梅什力推印度版“全球碳公平”方案。不过,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说,眼下谈判最要紧的还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在会场内,维基文件还在持续发酵。也有圈内人表示,这其实根本不算是秘密。气候谈判为的是应对气候变化框架下的政治经济目标,当然也就从不缺少政治和经济手段。为了“找到规避法条的方法”(文件原话),文件中的那个主要发达国家恐怕还会像它在哥本哈根一样,利用各种政治和金钱手段,换取一些国家在气候问题上的妥协;而代价则是气候谈判的进展,以及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事业。

  这些桌上和桌下的政治谈判,将会构成坎昆第二周的主旋律。而最后能否以“和弦”结束,将取决于各主要谈判方的“角力”策略与应对危机的准备。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