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病了,我看的是医生还是仪器?

2016.9.21

  “先做个检查,看看结果再说吧。”这是如今市民到医院最常听到的一句话。血常规、心电图、B超、胸透、CT、造影、核磁共振……在医院里,患者或家属手拿检验单,奔走在医院的各个楼层,一项挨一项排队等待检查的景象,我们熟悉且厌倦。

  昨日上午,市民王先生向记者讲述了女儿小莉(化名)这一个多星期来的看病经历,并感慨:我到底是看病还是看仪器?

  我这是去看病,还是看仪器?

  小莉今年9月刚读小学一年级,开学后的第二周,出现了头痛、流鼻血的症状。王先生连忙通过熟人介绍,带着孩子来到城区一家公立医院儿科就医。医生先是做了几项简单的检查,随后开了一张查血常规的检查单。检查结果显示,小莉患有鼻炎。“连检查带开药,一起也就花了70多元。”王先生说,孩子鼻炎的相关症状止住了,但仍时不时的说头疼。医生综合上次诊疗结果,又开了血蛋白、CT两张检查单,检查结果排除了心肌炎的可能。而在检查期间,小莉仍多次表示头疼得厉害。随后,医生建议住院观察,并开了脊椎穿刺、核磁共振两项检查。但结果依然显示为正常。

  “前后一个多星期,围绕头疼能做的检查几乎都做了,检查、开药、住院等一起花了3000多元。后来我又找了一些专家咨询,但他们都说除了鼻炎,孩子没有任何问题。”这次就医体验让王先生最不满的是,每次和医生接触,医生都只用几分钟时间询问孩子的病情,然后就开检查单,“我到底是看病还是看仪器?”

  排队一小时,就为开张检查单?

  事后王先生将就医体验发到了朋友圈,引发了大家的热议。除了少部分网友认为“看病做检查很重要”,“有助于医生更详细了解病情”外,更多的网友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价格、问诊时间和大量的检查单上。

  记者随后联系了其中几名网友,他们纷纷就王先生的经历吐槽。一位李姓网友表示,他认为现在的医生没有以前会看病了,太过于依赖设备和检查结果。“每次去医院看专家号,排了大半天队,好不容易轮到我了,和专家交流不到3分钟,就拿着检查单出来了。难道不做检查医生就不能诊断病情了?”

  网友张先生则说了9月初他看病时的经历:“当时我因为胃部不适去医院挂了专家号。排了一个多小时才到我,进去后,医生就问了我疼痛的部位、这几天的饮食和上厕所的情况,然后就开了一个查血和查大便的检查单。结果出来后,医生说我胃部有溃疡,和检查前的判断基本一样。我就纳闷了,既然早有判断,为何还要做检查?直接开药不行吗?”

  医生太少,忙不过来只能靠设备

  记者随后就开检查单这个话题随机采访了10位市民,其中6人认为看病时医生问诊时间太短,而检查太多。其余4人认为“看病做检查很必要,但检查不能过度”。

  65岁的薛女士就表示:“现在一到医院,每次都要做好几个检查。医生学历越来越高,可怎么越来越依靠检查设备了?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患者钱越掏越多。”

  一位家属在医院工作的市民认为,专家接诊患者过多是造成医生“依赖”设备的重要因素。在国外,医生一天只看十多个病人,在每个病人身上可以花上半个小时详细诊断。但是国内大医院病人实在太多,一名专家每次出诊分配到每个病人身上自然少得可怜。一般的专家的门诊量能达到30-40人,更有甚者多达五六十人,如此大的门诊量,医生怎么去做细致的检查?只能去让病人做CT、彩超,去查血、验尿等辅助检查,然后再根据检查结果来做判断,以节省每个病人的问诊时间。

  采访中,还有市民认为,之所以出现看病必先检查的情况,会不会与医院一定程度上追求经济利益有关?还有就是部分医生自身经验不足、不够自信,习惯于借助仪器来做出判断,当然也存在一些患者过度信赖先进设备等情况。

  辅助检查,是为了“自我保护”?

  记者随后又就此话题走访了城区多家医院,不少医生均表示,辅助检查很有必要,它能够让医生在重大疾病面前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一位急症科医生表示:在以前,通过物理检查对肿瘤病灶的具体方位进行定位,并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现在,应用CT技术就完全可以明确。再如,胸腔积液可以通过普通的物理检查来证实,但在实行穿刺治疗时,如何保证清晰准确的定位,避免对其他脏器的伤害,这就需要超声的引导,“高科技手段让我们的诊疗手段更精准”。而对于“医生太少,忙不过来只能靠设备”的说法,不少医生也表示认同。

  走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年轻医生告诉记者,当前处理医疗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就是说当发生医疗事故,患者状告医生时,要求医生提供自己无过错证明。医生为了减少漏诊和误诊,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也会通过检查进行“医疗防卫”。

  此外,还有医生表示,也曾遭遇患者主动要求做某项检查的情况,患者担心医生仅靠“望触扣听”等基本检查手段会误诊。

  多管齐下,医生不再依赖机器

  采访中,对于“仪器依赖”这个话题,不少受访市民和医生均认为,这与当下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有很大关系。很多患者到医院看病会担心医生多开检查单多开药,老是防着医生;而医生为了自保,也会开出保护性检查和治疗。于是患者承担着高额的治疗费用,医生也背负上“过度检查”的非议。所以,建立诚信健康的医患关系,让医患和平共处显得尤为关键。

  “仪器依赖”问题如何解决?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家刘芳认为,首先应从政策上解决医疗机构补偿问题,把医疗机构这一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事业办好。同时,填补法律政策中存在的空白,成立“医疗医事法庭”,合理处理医患纠纷。其次,制定严格的诊疗标准,并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让大家懂得必备的医学知识,把健康体检的知情权、选择权交还给患者。与此同时,随着“一单通”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检查结果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实现互通互认,重复接受检查的情况也会有所减少。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