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家调料品经营公司内。

  负责人莫晓(化名)正在给其销售人员讲授各种品牌调味品间的成本差别。“这瓶外包装完全山寨的,售价仅有正牌的一半,据我了解,就是添加剂调出来的。”

  莫晓已在食品行业摸爬多年,今年公司的销售额将达到2000万元。

  他的讲述,向记者揭开了食品造假、违禁添加的“灰幕”。

  作假手法有几多

  就莫晓多年的从业观察,食品安全非常复杂,食品从生产、到流通、到餐馆或家庭厨房,任一环节有造假掺假、违禁添加,问题食品就出现了。

  在他看来,问题食品多发环节,主要集中在生产和流通。其中,生产环节造假能力相对较强。

  莫晓跟记者聊起一次到四川某县的豆瓣酱加工厂采购的经历。

  他看到,一村民将蚕豆等原料放入一个露天百平方米的大池子里发酵。液体沉底,固体浮在上面。在固体堆里,许多污物散布其中。当灌装豆瓣酱时,村民就将上面的固体层抹掉,舀出液体装瓶,直接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