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西瓜“爆炸”受关注 膨大剂对肝肾功能影响还在研究中

2011.5.19

  对肝肾功能影响还在研究中

  近日,发生在江苏省的西瓜“爆炸”事件,让一直隐匿在西瓜种植背后的膨大剂进入人们的视野。

  据报道,在江苏省丹阳市的一些西瓜大棚里,西瓜还没成熟就接连出现炸裂,瓜农损失惨重。经江苏省农科院与南京农业大学专家“会诊”,旱后强降雨是西瓜“爆炸”主因,但部分瓜农膨大增甜剂使用不当让“爆炸”加剧。

  据植物学博士、《科学世界》杂志副主编史军介绍,膨大剂(膨大素)学名叫氯吡脲(CPPU),是一种已广泛应用在猕猴桃、甜瓜等水果上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的作用原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它是通过调节植物体内激素的分泌来发挥作用:它能促使植物细胞加倍分泌细胞分裂素,增加单位时间内植物细胞分裂的次数;同时,它还能促使生长素的分泌,使细胞长得更大。从整体上看,瓜果就增大了。

  针对膨大剂的安全性,史军介绍说,根据动物实验数据,小白鼠口服急性中毒剂量为每千克体重4918毫克。如果长期接触可能会引起体内蛋白质紊乱。不过,在通常条件下,膨大剂降解较快,在喷施到植物上24小时后就有60%发生降解。即使进入动物体内后,膨大剂也不会“赖着不走”,实验小白鼠吃下去的膨大剂,在7天后只有2%存在于体内。从目前的实验结果看,膨大剂是基本安全的。此外,至今还没有因接触膨大剂致癌的报道,低剂量膨大剂对肝、肾功能的长期影响仍在进一步研究中。

  尚无使用和残留限量标准

  记者采访发现,这两天,西瓜“爆炸”引来消费者的强烈关注。“用激素催熟的瓜果会不会对人体有害?”不少人发出这样的疑问。

  “包括膨大剂在内的植物调节剂在我国使用已经有些年头了。虽然属于低毒农药,但毕竟是有毒的,安全的前提是一定要按规定使用。”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

  据了解,作为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和从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目前,用于农业生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生长素、赤霉素、乙烯、细胞分裂素、脱落酸、油菜素内酯等,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促进结果、增加糖分、加速疏果和落叶作用等。这些产品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国际上推广应用,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瓜果、草莓等。目前,国际上不少国家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有管理规定,其中重要的一条措施是规定其在果品中的残留限量值。以氯吡脲为例,日本规定,氯吡脲在香瓜和葡萄中的残留限量值为0.1PPM;韩国规定,瓜类中氯吡脲的残留限量值为0.05PPM。

  循着专家的指引,记者查阅我国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规定发现,目前还没有包括使用限量、残留限量的国家标准,相关产品说明多借鉴国外标准。

  如何保证安全使用仍无说法

  记者发现,历次农业部关于农产品的抽检结果,也没有生长调节剂的项目和内容。但与此相关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中,其中,与未来决策可能有关的课题为“农产品产前质量安全控制及应急技术标准研究”,其子课题“高风险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限量与安全使用技术标准研究”将于今年年底完成。根据项目计划书,该课题以目前我国正在大量使用且具有潜在安全隐患或易受国外技术壁垒限制的氯吡脲、多效唑等高风险植物生长调节剂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我国主要消费果品中的残留状况不明、生产中使用不规范、监管缺少依据等现状,研究高风险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主要果品中的残留控制技术,提出最大残留限量建议值、配套残留检测方法和安全使用技术规范,为果品产前质量安全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记者以“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关键词在互联网上搜索发现,结果超过200多万条,其中多数是厂家的产品介绍。这些厂家遍布全国各地,控旺、促长、增色、增甜、拉直、抗旱、抗寒、膨果等功能繁多。作为农药的一种,我国对该类产品如何审批,生产和使用怎样监管,如何保证其安全使用?昨天,记者就此向农业部求证,并按农业部新闻办要求发去采访提纲,截至记者昨天17时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应。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