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樊春良:如何让科技与经济真正结合

2012.7.16

  ■现在需要做的是重新审视思考政府与市场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定位,明确政府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把应该交给市场做的交给市场。

  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源于1978年春召开的历史意义深远的科学大会。科学大会将科学从意识形态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开始探索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的科学技术工作也发生历史性转变,开始向经济建设方向调整。198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提出“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指导方针。在“面向”和“依靠”的改革背景下,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科技体制的弊端显现出来,远远不适应经济建设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全面的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经过几年的准备,1985年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以改革科研机构的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为突破口,目的是增强科研机构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经过1995年科教兴国,1998年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到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发布,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丰硕的成果,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

  但是,中国的科技体制仍然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制约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一年来,科学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概括起来,有两方面的问题:第一,科学技术与经济结合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第二,宏观管理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大决策支撑不足,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经费投入分散管理,缺乏协调,资源共享不足等。

  让经济发展的需求拉动科学技术

  科技体制改革30多年来,科学技术对经济建设的贡献无疑大大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科学技术与经济结合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怎样认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只有对这个问题的含义和根源深入地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改革的方向、目标和任务。

  科学技术与经济结合的含义是什么?从理论上说,科学技术与经济结合的基本含义是指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思想,提供新的技术、产品和工艺,改进现有技术、产品和工艺。从国家层面来讲,这需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开发和转移转化几类活动形成合理的布局和相互联系,需要大学、国立科研机构和企业相互联系和合作。从机制上看,科学技术与经济结合,主要不是科学技术“长入”经济,而是经济发展的需求拉动科学技术,使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

  按照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观点,科学技术与经济结合,即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是企业家响应市场信号实现的。在熊彼特的辞典中,任何能把想法、科学、技术实现应用和商业化的人就是企业家。工业革命的早期,许多企业家就是发明家,他们积极把新发明、新技术推向应用和商业化。创新经济学理论表明,由于技术自身的不确定性,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事先可以确定好的,不是靠计划可以实现的,技术是在渐进、累积中进步的。在自由市场竞争下,技术有着多样化、独立和竞争的来源,利润动机和市场压力是技术发展的一个动力,技术发展是由许多企业家在相互竞争中推进的。从历史发展来看,从工业革命开始,技术与经济结合在一起是由发明家和企业家推进的。工业技术一旦建立,就有了自己的发展轨道,受社会需求的激励。在工业技术的发展中,几乎没有一个科学发现是单独地应用于技术,而是被现有的技术消化吸收。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的以科学为基础的产业(science-based industry)兴起,从最早的电学工业和化学工业,一直到今天的生物技术产业。虽然科学在这些产业中的作用增强,但从科学研究到生产也不是简单的应用,而且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不是靠科学研究,而是其他实用技术和商业化管理。

  在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日益密切的情况下,工业研究实验室应运而生。所谓工业研究实验室就是建立在企业内部的研究实验室,其在研发内容上和组织上都是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结合在一起的,最早建立的著名的有通用电气(1900年)、杜邦(1901年)、贝尔电话系统(1907年)等。到20世纪中叶,工业研究实验室在发达国家得到极大的发展,成为科技体制的一个重要部分。以美国为例,到1945年二战前夕,美国的化工、橡胶、石油、电器等重要工业部门的企业大都建立自己的工业研究实验室,此后一直成为美国科技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工业研究实验室使得科学技术的发展内生于经济的发展之中,使得新知识的产生和新知识的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建立也使得企业和大学、研究所建立起平等的交流和合作关系,不仅使企业可以更广泛而有效地获得外部科技资源,也从整体上使得国家科技系统成为健全和有效的系统。正如美国著名的管理史学者钱德勒指出的,工业研究实验室影响着整个国家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一个生动的例证是由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衰落历史充分显示的。英国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英国制造业没有建立起必要的有效开发科学研究商业潜力的组织和组织间的联系,这使得国家的其他科学资源(如大学)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导致英国在国际市场失去竞争力。

  科技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经济体制改革

  概而言之,科学技术与经济结合的制度基础是经济体制,是靠市场机制实现的。科学技术与经济结合的一个主要制度因素是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这句话在中国已经成为流行话,但是在大多数场合,这句话准确的含义并没有揭示出来,反而多有错误的解释。“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这句话需要科学的解释。

  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基本含义是企业要靠创新去赢得生存和发展,创新来自企业内在的需求和战略,而不是外在的因素。只有企业靠技术和创新才能发展,而不是靠别的因素(例如垄断地位、政府保护),企业才能成为创新主体,这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才能实现。企业成为主体,并不是像现在有些人经常说的企业在政府科技计划中成为主要承担者,不是政府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而是企业有内在的动力和需求来依靠创新谋发展。

  科学技术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但对这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不能单单靠科学界从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和商业化这样直线向前推进的方式。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的结合,与其说靠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推动,不如说是产业界对科学技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首先是由产业界的需要和机会决定的,又与企业界吸收科学研究的技术能力有关。

  中国30多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实践也表明,从科学研究带来技术应用有大量成功的例子,但进入商业化和产业化阶段,继续往前推进,其活动已是以商业化和经济活动为主导,已非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所长,单靠科学界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如果没有与企业界的合作或者转化为企业运作,则发展不可持续。从这样一个角度讲,我们经常说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是一个很不精确的概念,它只可以粗略地描述科学技术与经济结合的最初阶段。

  因此,如果把未来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定位于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那么,这个目标的最终实现有赖于与科技体制相关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必须做的是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使企业依靠创新谋发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只有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大学和科研院校创造的科学资源才能得到吸收和利用,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才能实现。

  现在需要做的是重新审视思考政府与市场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定位,明确政府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把应该交给市场做的交给市场。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