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科院研发消除制药工艺中的水体污染技术

2013.4.09

  为了解决一种制药工艺的环境污染问题,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的田伟生研究员探索了20多年,最终实现了这种制药工艺的升级换代。昨天,记者从中科院获悉,田伟生带领团队在工厂完成了用双氧水代替铬酐氧化降解剑麻皂素的洁净技术工业化试生产。随着这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甾体药物生产过程中的水体污染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专家还建议将这一技术引入非洲,消除当地剑麻加工的环境污染问题。

  据田伟生介绍,甾体药物是重要药物类型之一,与抗生素、维生素一起并称为临床上最重要的三大类药物。生产甾体药物需要一种名为“甾体皂素”的基本原料,该原料包括剑麻皂素和薯蓣皂素等,都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我国是生产甾体皂素的大国,仅薯蓣皂素年产量就在4000吨以上,占全球产量的90%左右。然而,环境污染一直困扰着这个行业。每生产1吨薯蓣皂素就产生上百吨废水,其化学需氧量 (COD)高达30000~40000毫克/升,远远超过环保标准100毫克/升。此外,每氧化降解1吨薯蓣皂素,会产生4吨含金属铬的污染物。近期,在我国环保部门严厉监管下,薯蓣皂素生产中的环境污染虽有所缓解,但薯蓣皂素每吨价格却由15万元猛涨到95万元。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田伟生就开始系统研究甾体皂素的洁净氧化降解反应。在他看来,在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的背景下,剑麻皂素的生产成本会明显低于薯蓣皂素,因为前者是从剑麻制麻后的废水和废渣中提取出来的,属于废物利用。经过多年研发,田伟生带领团队用双氧水代替铬酐,发明了一种氧化降解剑麻皂素的新技术。传统技术由于使用铬酐,会产生金属铬污染,而且对工人的健康不利;而新技术采用的双氧水是洁净的,没有任何污染。新技术还能利用降解废弃物制造手性试剂,变废为宝。

  田伟生告诉记者,这一新技术对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甾体药物生产成本的降低都是 “利好消息”,希望政府部门加以政策引导,使该技术在我国得到推广应用。据介绍,国内的剑麻主要产自两广地区和海南省,该技术的推广将有助于当地建立剑麻综合利用产业。在中非合作项目中,我国农垦企业在非洲(如坦桑尼亚)建立了大面积的剑麻种植基地,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这套技术如在非洲应用,有望减少和预防剑麻产业地区的环境污染。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