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治理水浸:怨天尤人不如认真反思

2014.7.16

   在广州居民对于水浸街治理成效的质疑声中,近日有关部门发布了《广州2013年度水务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似乎终于要给出一个正式的说法了,按道理应该点个赞,然而根据相关报道,却仍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首先,《白皮书》针对2013年8月在英国《自然—气候变化》刊载的由世界银行工作人员撰写的个人署名文章,认为该文称广州2005年一直到2050年的洪灾损失、防洪风险均居全球第一的说法,“过分夸大广州的洪灾损失及防洪风险,引发了公众的担忧,给广州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据报道,《白皮书》没有针对文章的研究方法、结论进行专门的反驳,而是系统介绍了广州防洪减灾能力的现状,认为现有的防洪减灾体系总体上经受住了考验。

   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第一,对一篇专业文章的驳斥则必须首先从专业上指出对方的研究方法与结论的错误,而不是针对对方的结论说自己还行。第二,讲自己的问题,先以反驳别人的一种说法作为铺垫,这是否有点只要说明别人错了自己就显得对了的味道呢?第三,对于公众来说,水浸街是否得到遏制就是对治理内涝成效的最好检验之一,水患风险是否全球最高的说法与这种灾害给民众带来的重大损失有多大的联系呢?

   其次,对于这份《白皮书》,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当属水浸街屡治屡发生的原因。但是在这问题上,《白皮书》的回答则有更大值得讨论之处。《白皮书》给出内涝多发的三条原因,第一条就是暴雨频发、雨情范围广、雨量大、预警多,总之就是天公不作美。逻辑上这也说得通,是啊,要是天不下雨不就没有水浸街了吗?但是,纳税人要你来做什么的呢?作为一个防害抗灾的管理部门,在正式的年度工作《白皮书》里“怨天”可不是一个好办法。

   然后第二、第三条原因就是现有排水系统不完善和管理维护难度大,这倒是有点切切实实找原因的样子。但是,认真细看,更会发现仍然有大而空的味道,而且更关键的是这些与其说是“原因”,倒不如说是“现象”更准确些。例如,“排水系统不完善”是因为“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管理维护难度大”是因为各排水主管部门的“属地范围内部分排水设施权属不清”,难道“系统不完善”和“权属不清”的背后就再也找不出真正的原因吗?就算“原因”真的到此为止了,那么到底是谁应该为这些“原因”负责呢?总不能也算到老天爷的账上吧?

   至于说到“由于经费投入太大,部分排水主管部门无力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检查养护质量”,就更应该牵出钱的问题。作为一份关于市政公共工程的《白皮书》,讲清楚水务治理经费的投入与具体使用问题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怎么在这个问题上一言不发呢?或者只是媒体没有作报道?作为一份年度的城市设施管理与维护白皮书,花了多少钱、实际效果如何、达不到效果的责任究竟由谁来负、你管不好应该由谁来管?这才是纳税人最关注的问题。

   另外,这份在今年7月11日发布《白皮书》称“还将制定《2014年防暴雨内涝应急抢险布防方案》,并对内涝点及重点区域安排排水设施监督检查”。那么到底这个方案内容如何、在已经超过半年的“防暴雨内涝”工作中起了什么作用,何时给公众一个说法?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