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18日(北京时间)报道,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家培养出一种能“闻”出光线的小鼠,为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嗅觉功能的神经机制提供了一种新工具。本周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详述了这项研究,这为未来研究气味和感受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感知系统的神经机制开辟了新方向。

  要分析大脑的嗅觉感知是如何辨别气味的,最好的方法是研究大脑的活动方式。但气味种类繁多,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变化微细让人难以捉摸,因此追寻这些由嗅觉刺激形成的大脑模式非常困难。  

  如果让鼻子作为视网膜那会怎么样呢?哈佛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教授温卡泰斯·默西和冷泉港实验室的同事利用遗传光学技术,把一种光敏蛋白质跟小鼠的嗅觉输入系统结合,培育了一批转基因小鼠,它们的所有嗅觉感受神经元都能表达视网膜素转导通道2(channelrhodopsin-2)蛋白质,这些转基因小鼠的嗅觉路径因此变成由光来激活,代替气味来研究大脑神经细胞如何区别不同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