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秀(化名)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如果我得的是癌症或是没有传染性的疾病,孩子可能早就被收养了,正是这常人谈之色变的艾滋病,让不少人‘犹豫’了。”

  “夏秀的遭遇令人遗憾,但的确反映了目前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对于艾滋病的认识。虽然有收养意愿的家庭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有理性认识,孩子也有医疗机构健康报告的证明,但他们仍然担心可能会面临的风险:一方面是信息保密问题,一旦孩子的艾滋病母亲身份泄露,极易引发周围人对收养家庭的歧视;另一方面,由于母亲仍然健在,收养关系确立了,但要彻底断绝母子关系是不可能的,对收养家庭来说也面临风险;同时,从内心来说,仍然担心是否会有感染的可能。”新疆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吐尔文江说。

  “归根结底还是社会歧视问题。”吐尔文江认为,社会对艾滋病的心理歧视有着很深的社会文化背景,虽然国家各个部门逐年加大对艾滋病防治的资金投入与宣传力度,但大多数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比较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