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化作为干旱区一种基本的地理过程,对土壤环境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正逐渐引起更多关注。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桂东伟博士及其所在团队选取新疆绿洲广泛分布区域——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为典型研究区,基于绿洲化进程中农田为主要土地利用方式这一现状,抽象出当地绿洲农田垦殖后典型的不同利用强度(传统耕作方式、高投入利用方式、临时耕作方式,并同时设置用自然植物覆被样地及绿洲内部农田作为对照样地)。通过连续5年时间尺度系统持续的试验田观测,研究人员从不同样地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及作物产量等生产力角度,利用土壤质量指数综合评判指标及农田产量可续性指数等统计方法综合分析,表明不同利用强度农田下土壤环境及生产力之间的显著差异性。

  研究结果首先表明,农田垦殖后一定物质能量投入对土壤环境有积极改善作用,但也并非存在投入与土壤环境及生产力成正比关系;而临时性垦殖方式即随时可能处于撂荒状态,由于仅有灌溉作用无额外物质投入,其对土壤环境破坏巨大,其对应生产力也处于最低水平,甚至不如保持自然植被覆被状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