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中,许多都是国际合作的成果;我们的中科院院士、‘百人’、‘千人’等,在国际上是否能被认可?要让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受到尊敬,要靠我们的扎实工作,要靠国际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

  日前,在长春召开的2011年中科院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研讨会上,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吕永龙的大会报告,引起了115个院属单位200余名参会代表的格外关注。代表们纷纷表示“压力很大”。

  在这个题为《把握态势,明晰目标,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报告中,国际合作局首次对中科院各所“十一五”期间的国际合作工作进行了量化分析。

  国际合作局联合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对各单位“十一五”期间国际合作组织与管理、国际合作交流与影响、国际合作人才引进与培养、国际合作项目与基地、国际合作成果与产出等5个方面的指标进行了分析。

  合作规划喜忧参半

  “战略规划、制度建设与对外宣传是反映国际合作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指标,是开展国际合作工作的有效保障。”吕永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