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Science:“终结艾滋病”是否言过其实?

2014.7.14

  自2001年以来,全球的艾滋病发病率已经下降了33%,超过九百七十万HIV患者已经得到了治疗。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也提出了Getting to Zero的目标(2011-2015),即零新增感染、零HIV死亡和零歧视。这些年来我们常常听到“终结艾滋病”的豪言壮语,情况是否真的如此乐观呢?

  我们人类的公共健康史上,向来不乏雄心勃勃的项目和运动,成功与否却不能一概而论。1971年,美国宣布向癌症宣战,大大提升了对癌症研究的投入。尽管我们已经在癌症机理、癌症诊断和癌症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至今仍未取得“抗癌战争”的胜利。除少数情况以外,癌症基本上还是无法治愈,治疗效果的差异依然广泛存在。另一方面,WHO于1958年发起了根除天花运动,虽然当时不少人担心这一目标难以实现,但二十年后天花的确被成功消灭。

  对于HIV而言,人们是有理由保持乐观的。许多HIV高发国家已经加强了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不少国家的新增儿童感染已经变得很少。现在,艾滋病治疗出现了一些新转变,例如更早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以及对HIV孕妇的特别护理等。这些措施将大大改善HIV的生活质量,防止进一步的HIV传播。

  然而,此时就预言艾滋病的末日,无疑是低估了人们所面临的挑战。这样的舆论会使原本就不太充足的资源进一步流失,最后让本以为“得到控制的”的疾病死灰复燃。

  回顾过去,人们对HIV做出的乐观估计均未能实现。例如,1984年人们曾以为艾滋病疫苗即将面世,ART一开始也被认为能够根除HIV感染。然而很快人们就看到了ART所面临的严峻现实。在中低收入国家,只有33.6%的女性和17.2%的男性得到了ART治疗。此外,尽管总体发病率在下降,一些特殊群体中的新增感染率却令人忧虑,比如注射毒品的人、同性恋、以及南部非洲的年轻女性。

  有效的艾滋病疫苗一直被认为是终结艾滋病流行的一大武器。但令人失望的是,这类疫苗的开发工作始终没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人们曾怀着极大的热情寻找治愈艾滋病的途径,但可供推广的HIV疗法依然还是水中月镜中花。

  那么,为何总有些人在大肆鼓吹“终结艾滋病”呢?他们可能是害怕艾滋病资助力量出现疲软,或者担心在挑战面前丧失信心。根除天花运动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一课,应该坚信的是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之下,终有一天艾滋病将不会再有大规模流行的危险。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