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SARS研究进展:恢复期病人保护性抗体消失

2007.9.27
有关成果发表于近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该所曹务春研究员的带领下,对病人进行的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SARS恢复期病人保护性抗体消失”这一重大研究结论,在9月13日出版的顶级生物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后,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2003年春天,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不仅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而且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引起全世界的恐慌。“怪疫”虽然得到控制,但对于SARS这一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自然感染史始终是科学家们待解的“谜”。
 
曹务春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经过连续3年的潜心研究,发现病人在感染SARS冠状病毒后,体液免疫持续时间较短,一年半后,特异性保护抗体水平急剧下降;三年后,约四分之一病人特异抗体消失。这些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激素用量、合并症无关,但出院后并发股骨头坏死的病人抗体水平显著低于其他SARS恢复期病人。与此同时,他们还多角度对SARS病人进行了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阐明了SARS病人的病毒排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发现了合并肺结核感染的SARS病人排毒持续时间明显延长,病人体液免疫水平低下,细胞免疫功能恢复缓慢;通过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虽然各地SARS暴发流行时间各有不同,但SARS冠状病毒在不同流行阶段都遵循同样的变异规律,病毒在同一传播链不同宿主体内传播时已发生变异;他们还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分析出了人群基因多态性与SARS易感染的关系。
 
近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新发传染病》、《传染病杂志》、《生物医学中心——传染病》等国际核心刊物纷纷刊发了这一系列重大发现,认为这一系列研究结果不仅为制定针对医务人员等高危人群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对疫苗接种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曹务春是中国年轻的流行病学专家,曾在2003年抗击SARS战斗中,不顾被感染的危险冲到疫区现场,成功分离到SARS冠状病毒病源体。多年来,他带领的科研团队一直从事着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研究,科研成果10余次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特别是在新传染病、生物危害防御和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研究特色。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