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陕西召开“2013年上半年科技事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2013.8.27

  8月15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13年上半年陕西省科技事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陕西省科技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孙科,陕西省科技厅新闻发言人助理、宣传教育与群团处处长徐叔威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朱晓悦主持。

  上半年,陕西科技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根据科技部发布的有关统计报告显示,陕西省综合科技进步指数57.06%,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8 位;2013年陕西省财政科技支出预算31.58亿元,比上年增长21.02%;上半年陕西省技术交易总额202.01亿元,同比增长20.68%;ZL授权量12276件,同比增长86.36%。科技对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突出。

  一是启动了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今年2月以来,陕西抓住科技部开展创新型省份试点的契机,及时成立调研组,制定工作方案、研究政策措施,开展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题调研。提出了“强化企业主体、突出科技创新、创新体制机制、支撑转型升级、优化创新布局”的工作思路,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四工程一计划”,即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园区基地创新发展工程、创新型市县建设工程、优化创新环境计划。力争到2017年,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支撑引领“三个陕西”的全面建设。

  二是进一步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工作。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正式运行,到目前,大型仪器协作网网员单位达到82家,整合50万元以上仪器325台套,总价值5.86亿元。陕西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汇集陕西省2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5236台套,总价值30亿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注册用户5000个,文献总量超过1亿条。西安科技大市场运行良好,科技资源统筹宝鸡中心挂牌运营,咸阳、延安分中心也在积极筹组之中。上半年,6个国家级高新区和1个省级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5048亿元,同比增长25%;工业总产值达到3817亿元,同比增长30%。进一步推行政企合作的“延长模式”,陕西省科技厅与陕煤化集团签订了共同推进能源化工领域科技创新工作协议。新增“大荔模式”建设县23个。

  三是着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国资委共同设立了考核工作办公室,对省属工业企业(集团)研发投入进行了量化考核和审计,对达到奖励标准的企业给予奖励。结合陕西省实际,起草了《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实施方案》、《陕西省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管理操作指南》。组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9户、复审企业96户。目前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25 户。

  四是在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取得新成果。在工业技术领域,通过产学研合作,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秦川机床工具集团研发的国内首套智能数字化齿轮精密加工装备生产线,是目前国内首套齿轮精密加工制造执行系统(MES),引领了我国齿轮制造技术与装备的智能化、高效化、数字化、绿色化新方向。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光机所等单位在3D打印装备、材料及其工程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农业技术领域,品种选育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旱地小麦新品种“西农928”在今年干旱的气候下,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390.85公斤,创陕西省本年度旱地小麦高产纪录;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杂交制种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使杂交油菜种子恢复率提高3-5个百分点,种子纯度稳定在90%以上,促进了我国油菜主栽品种秦优7号的大面积推广种植; “牛羊良种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加快我国牛羊良种繁育,提升牛羊种质创新能力和育种水平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在社会发展领域,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研制的黄姜皂素清洁生产新工艺使皂素生产中纤维素、淀粉等回收率大于88.3%,生产成本降低15.8%,污染负荷削减了86%,成功破解了黄姜加工中的高污染难题;第四军医大学成功实施“猪-猴”异种肝移植手术,在术后20多个小时内没有出现任何排斥反应,为异种移植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必需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有望彻底解决人类器官短缺问题,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五是科技金融结合取得实效。与中信银行西安分行、农发行陕西分行、国开行陕西分行、北京银行西安分行、民生、建行、长安、东亚等签订了合作协议,设计开发数十种科技金融创新业务与产品。开通了400科技企业融资热线,已经有3家银行先后为3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1700万元。

  六是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完善技术转移体系。组织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西安科技大市场、沣东新城等单位,编制《陕西技术转移集聚区建设方案》,为下一步申请国家技术转移西北集聚区做好准备。进一步加强创业孵化工作。在孵企业近3000家,吸纳就业人员7万余人。论证筛选出西安现代通信设备与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宝鸡钛谷钛产业创新集群、杨凌植物资源循环经济创新型产业集群等3个集群。经过三年试点后,总销售收入将达到1500亿元。抓好技术合同登记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对西安交大等10余所大学技术转移机构进行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截止6月30日,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02.01亿元,同比增长20.68%。

  七是全面启动实施科技惠民工作。有3个项目获得科技部立项支持,获得国拨经费4846万元。正式启动实施“陕西省科技惠民专项计划”。

  八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实效。新增“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30个。省级创新团队已达到60个,支持研发经费6000万元,吸引相关单位配套资金近2 亿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创新团队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矿井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开发研制的煤矿井下TEM装备,解决了矿井下掘进巷道前方含水构造超前探测问题,其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节水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推广的农田土壤扩蓄增容技术、作物抗旱节水栽培管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增产高效的问题。“千人进千社、千技惠千村”活动惠及三农。截止上半年,陕西省已选派700名首席农艺师进入7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首席工程师”和“首席农艺师”深入基层、服务一线,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青年科技新星”培育计划成效显著。新增“青年科技新星”100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达到240名,支持专项科研资金2400万元。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副教授孔亮承担的“严重颜面缺损与畸形的形态修复与功能重建”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唐桂华主持的“微尺度介质中非牛顿流体流动及调控机理研究”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长安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与经济研究院院长杜强研究的建筑外墙外保温专用高强度三维岩棉板制备技术实现产业化推广,建成的两个生产基地年预计总产值超过4亿元人民币。

  下半年,陕西省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三个陕西”、打造科技强省为目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具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方案,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设定指标体系,坚持企业主体,优化创新布局,支撑转型升级,构建有利于解放科技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二是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依托行业领军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共性技术中试生产线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依托高新区、科技园区和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一批中试基地。进一步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作用,完善创业投资、银行贷款、融资担保、科技保险等科技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同时,通过采矿权的证券化,打造 “能源、金融、科技金三角”,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三是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继续实施企业联合重大专项,集成企业、高校、院所的创新资源,建设企业研发平台、开发重大产品、攻关核心技术、转化重大成果、推动陕西省资源主导型产业技术进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企业牵头组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聚集各种创新要素,构建新型商业模式;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促进企业集成创新、开放创新、合作创新,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科技创业。

  四是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科技惠民计划。发挥政府采购的引导作用,在环境资源、人口健康、社会服务、现代农业等领域,围绕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民生问题,以县区为单位,重点集成示范推广一批先进成熟适用技术,使科技成果更多惠及三秦百姓。

  五是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工作。实施科技、经济、社会、生态、文化、金融等领域的大统筹、大融合,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要素基础性作用,加快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科技预见与关键技术预测,围绕区域重要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资源主导型产业创新链,形成市场导向、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30多家境内外主流媒体记者。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