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用法治思维化解执法争议

2015.6.26

  近来,一桩化工企业状告当地环保部门的新闻引起业界和社会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到5月,陕西某地环保部门向一家化工企业开出累计1580万元的“天价”环保罚单;6月10日,这家企业反将环保局告上法院,当地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立案,目前案件正在审理之中。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这家化企不是吃了豹子胆,就是属于无理取闹。但笔者却认为,不管最终官司如何判决,企业通过法律途径为自身辩护无可厚非,是法治思维的体现,值得肯定。透过这起环保司法案例,化工企业可以从中得到三点有益的启示。

  其一,依法依规办企业是规避“官司”的根本途径。从媒体披露的“案情”来看,这家化工企业不排除在环保方面确实存在问题的可能。据当地环保部门的监察通知称,该企业主要存在包括项目建设主体与《环境影响报告书》存在重大变更,未依法取得项目变更情况批复;未依法取得试生产批复,擅自开工违法生产;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卫生防护距离内的居民未进行搬迁等9个方面的环境违法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属实,说明这家企业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在一些违法违规行为。

  其二,以司法程序解决纠纷是维护权益的最好形式。这家化工企业将环保部门告上法庭,通过法律途径来表达自己的“委屈”和“冤情”。比如这家企业上诉的理由就包括五个方面:当地环保部门处罚存在“行政行为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滥用职权、行为明显不当”五大问题,因而请求法院撤销相关处罚。其中,对有关新环保法中按日计罚程序如何实际操作成为起诉焦点。笔者不是法律专家,对企业提出的上述理由能否成立不敢妄加置评,相信法院最终会有一个公正的判决;但却要为这家化工企业通过法律途径向当地环保部门“讨说法”点一个赞。这是因为,此前的确也发生过一些执法部门任性执法的现象,比如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抓住一点,或平时对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提醒、不规劝、不监管,一出手就往死里整等等。如果企业因此而委曲求全,不敢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不仅企业利益受损,还会助长少数执法部门的不当执法。当然,如果法院依法审理的结果是企业败诉,企业可以从中加深对依法治企的理解,对今后依法依规办企业同样大有裨益。

  其三,应对史上最严环保法的关键是学好这部法律。据媒体报道,陕西这家化工企业状告环保局的最大异议是“按日计罚”,当地环保部门以“按日计罚”相关条款对这家企业开据了“天价罚单”,也是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第一笔最大罚单,企业难以理解自在情理之中。其实,据笔者观察,不少化工企业对新环保法的学习和宣传并不到位,比如对“按日计罚”就理解就不够深刻。因此,化工企业一定要把学习新环保法的内容弄通弄懂,用法律规范企业的环保工作。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