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胡建兵:科研精英为何屡成科研经费的硕鼠

2016.7.14

  近日,安徽省委教育工委、省纪委驻教育厅纪检组通报四起省属高校科研经费违纪典型问题,包括公款私存、用项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以“学生助研补助费”名义冒领科研经费。四名高校教授受到党纪处分,一人被免去系主任职务,另外三名大学教授直接被降级为讲师。

  科研经费的使用关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GDP已位列世界第二,但我国的科技实力却排在世界二十位左右,如果说,以前科技实力不行怪科研经费不够,但如今,国家每年把大量的科技项目资金划拨到各地,甚至多得用不了。而一些人却看准了这块“肥肉”,通过不择手段,侵吞科研经费或通过科研项目获利。

  只要有利益的存在,就会有滋生腐败的土壤。如: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茶叶系主任、教授李立祥在科研经费支出中虚构材料采购事项,套取科研经费20万元;安徽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胡坤伦,把项目经费公款私存,购买理财产品;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教授何启林以多种名义,从科研经费中列支“学生助研补助费”,虚报冒领科研劳务性费用……科技经费乱象的背后,申报的科技项目越来越多,项目资金被占用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但项目“烂尾”的也随之不断增加,真正完成的有成果的项目却越来越少。

  科技资金在推动科技创新上有着积极作用,但也确实存在规划不够明确,谋事不实,导致出现立项过程中“找关系争项目”“先有钱后找事”“事没着落钱继续花”等问题,经费管理粗放、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是科技项目经费申请环节“潜规则”盛行。科技项目经费下拨,不是看能否产生出优秀的研究成果,大多是让有关人员自画自说,更不是根据每个项目的性质和可能产生的价值,有针对性地编制预算,按项目进度分期拨付,而是只要报了项目,资金到手后,至于能不能完成,完成过程中资金如何使用,就很少过问了。

  科研经费腐败是涉及科研管理体制问题。近年来,科研腐败案件在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屡屡发生,一些科研精英被惩处,说明科研经费的管理存在漏洞。要想让科技不再出现被挪用、冒用等问题,有关部门不能只接受申报,把项目资金下发了事。而是要尽快改革项目评审专家遴选和管理机制,推动建立公开透明的项目形成机制,加快建设有效的科技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机制,建立完善覆盖项目决策、管理、实施主体的逐级考核问责机制。科技项目应建立公开公示制度,引入社会监督,从立项开始就公开项目名称、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金额、时限、完成情况等信息。对那些弄虚作假,骗取科技项目资金或“扩大用途”“挤占挪用”科技项目资金的要坚决查处。只有对科研经费严格管理,才能让挽救那些有贪念的科研经营,不让他们栽在科研经费上。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