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研究员《近现代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选择》报告会。

  张柏春在报告中指出,1600-1840年,我国对西洋科技知识的选择,主要是学习其天文历法、数学、钟表技术和火炮技术等,学习的路径主要是:翻译、会通、超胜;1840-1895年,面对西洋的坚船利炮,我国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实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895-1930年,国内的现实需求是科学救国、实业救国,因而全面移植西洋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制度;新中国建立后,科学技术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引进、消化、吸收苏联技术的同时,强调自力更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填补了许多科技空白,增强了发展高科技事业的能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柏春认为,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而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尤为重要。他指出,影响科技发展战略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国际关系状况和以国家安全为中心、对世界及科技前沿的了解、决策者的见识和经验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程度。

  报告会期间,张柏春旁征博引,其生动、幽默的语言,不时博得阵阵笑声和掌声。报告结束后,张柏春还和现场听众进行了互动,就科技体制改革、教育改革等问题发表了精辟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