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凉每次去超市或商店购买食品时,都会仔细观察外包装。在许多食品配料表中,都能找到常用配料“植物油”“棕榈油”。作为专业人士的赵海凉更关注“前缀”——当“氢化”“起酥”“精炼”等词语搭配在前时,他一般不会选择。“因为植物油经氢化处理,分子结构会改变,产生反式脂肪酸,有害健康。

  不容易看懂的配料表

   不过,在营养成分表中,很难找到“反式脂肪酸”。“我国目前只要求企业标注脂肪、钠等核心营养素,不强制规定细分并标注各类脂肪含量。”赵海凉很熟悉这些知识,他在食品安全检验方面研究多年,目前担任全球领先的第三方检测机构——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食品实验室的负责人。

   懂读配料表,他轻而易举,但对多数市民却颇有难度,尤其当某些成分擅长“变脸”时。记者昨天走访多家超市,随机调查面包、蛋糕、饼干、奶酪、薯片、奶茶、方便面等20种食品,发现配料中与脂肪有关的配料,说法五花八门:“起酥油”、“精炼棕榈油”、“部分氢化植物油”、“麦淇淋”、“人造奶油”……只有1家企业在营养成分表里提到了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3家企业标明了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其余都仅限于标注脂肪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