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沈中阳:把肝移植技术带入世界医学巅峰 打破“禁区”

2014.12.08

  全球目前约有3.5亿人感染了乙肝病毒,而我国感染人数占到了1/3,全国每年有30多万人死于乙肝相关性肝病。作为拯救晚期重症肝病患者生命唯一有效的肝移植方法,20年前在中国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今天,肝移植不但在中国成为了临床常规手术,在术式方面的创新已超越了国际同行,甚至在某些领域成为全球先进技术的领跑者,而推动这一改变的人就是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沈中阳教授。为了探寻中国肝移植第一人的创新足迹,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沈中阳和他的团队以及诸多被他挽救了生命的患者。

  1994年,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例长期存活的肝移植手术,让沉寂十年的中国肝移植领域为之喝彩,术后病人存活了11年;1998年,他组建我国第一个移植专业学科,并开展常规肝脏移植;1999年,他在国际讲台上第一次报告了我国临床肝移植;2000年,他带领他的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始了针对婴幼儿的肝移植手术,给那些绝望的家庭带来希望,首例患儿目前已存活13年;他研究创立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后乙肝再感染的综合防治体系,成为目前全国使用的标准方案,使移植后乙肝再感染率从80%以上下降到5%以下,奠定了我国肝移植的基础;他勇于挑战,突破肝移植某些相对禁忌,受者年龄最大(81岁)、孕妇受者、艾滋病受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合并肝移植等……

  2013年年底,在由中央电视台、中科院、科技部、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协等八个单位共同主办的“科技盛典”颁奖典礼上,包括嫦娥三号任务团队、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研制团队等在内的14个获奖团队和个人中,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沈中阳教授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医疗领域专家,上述获奖理由正是对他学术造诣和成就的最高评价。

  打破国内肝移植手术“禁区”

  沈中阳从事肝移植的选择还得从21年前说起。

  器官移植是二十一世纪医学对人类最重大的贡献之一,而大器官移植由于涉及的学科繁多,常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医疗水平。肝移植是大器官移植的代表,是治疗晚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措施。然而,我国虽是世界第一肝病大国,肝脏移植技术却一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我国老一辈的外科专家们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曾尝试性地开展过人体肝脏移植工作,但由于诸多原因没有一例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最长的一例也仅仅存活了264天。随后的10年中,肝移植成为全国外科医生的一大“禁区”,没有人再尝试着开展该类手术。沈中阳那时一心要攻克这一难关,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越是难题他越要去尝试创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开始了不断创新肝移植术式的追梦人生。

  1993年,沈中阳在日本留学两年后回到天津第一中心医院,他没带回一件当时广受追捧的日本电器,却随身背回了15套手术管路,托运回整整7大箱与肝移植有关的科研试剂、数十套器械和大量原版书籍。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完成肝移植手术,打破“禁区”。

  沈中阳所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没有医疗实验设备,他自己掏钱、借钱购置;没有病源,他反复跟晚期肝病患者进行沟通,恳请他们给他一个创造奇迹的机会——帮助他们重获新生。沈中阳回忆说:“那时候,所有人都认为我是‘痴人说梦’,告诉我会失败,没有人愿意和我一起从事这项专业。但是,我认为中国是乙肝大国,肝移植的有效开展会挽救无数人的生命,这坚定了我要走这条路的决心。”

  在经历了最初艰难的试验探索后,在天津第一中心医院领导的全力支持下,1994年5月10日,沈中阳为一位反复5次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赵振海成功实施了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

  说起这第一例肝移植患者,时任天津第一中心医院普外科主任的古川至今还记忆犹新:当时沈中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说服患者及亲属同意手术,消息一传出去,整个医院都炸了窝,质疑之声不断:“国内那么多家大医院的著名医生都没有成功,一个小大夫能行?”沈中阳为此四处做工作,他说:“为了梦想,我必须一搏!”

  “这是我国第一例长期存活的肝移植患者,赵振海术后存活了11年。”古川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手术的成功打破了我国肝移植外科领域长久的沉寂,从此,沈中阳在肝移植领域的创新无往而不胜。

  让肝移植成为临床常规手术

  手术的成功让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声名远播,更给国内肝脏移植领域的专家以极大的鼓舞和信心,但沈中阳却异常冷静,他从实践中看到的是诸多不足和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两年后,他再次赴日留学。1998年,沈中阳取得了日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他放弃了当时国外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机会,选择了再度归来。

  1998年5月,天津第一中心医院移植学部正式成立了。那一年,沈中阳36岁,挑起了移植学部的大梁,主攻肝移植。

  肝移植被公认是世界医学的巅峰,攀登它需要坚实的综合实力,西方发达国家经验丰富的移植专家们在先进设备辅助下,攀登这座高峰时仍然会遇到很多困难,而彼时的沈中阳却敢于带领着几位毫无肝移植手术经验的追随者,开始攀登这座医学巅峰。

  之所以能够“敢为人先”,是因为再度留学归来的他,不仅对开展肝移植手术信心满满,而且他的心中早已有了一个宏伟的计划,要在中国把肝移植手术变成常规手术!

  中心运转不到半年时间,9月25日和27日两天,沈中阳就带着几名年轻医生连做了4例肝移植手术,手术均获得了成功。消息传出,震惊了全国移植学界,时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的中山医科大学校长黄洁夫教授、中华器官移植协会会长夏穗生教授等都专程前来看望并表示祝贺;到1998年底,不负众望的沈中阳又成功实施了三例肝移植手术。当时,我国一年肝移植手术不满十例,且近80%死于围手术期,而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七例肝脏移植,其中六例均康复出院!从此,沈中阳成为晚期肝病患者的“福音”。

  为肝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沈中阳简直就是个“拼命三郎”,在挽救了无数患者生命的同时,他在肝移植领域的创新一项接着一项,为我国肝移植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为众多濒临死亡的肝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说起沈中阳,我国肝移植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患者吴健有一肚子的感激——16年前,是沈忠阳坚定而执着地把他从死神的手里给“拽了回来”。

  1996年底,吴健因为肝功能衰竭,几度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腹水和胸腔积液,甚至还出现了肝性脑病,尽管做了食管静脉套扎和脾切除手术,但病情还是没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腹水、高烧、昏迷……这些症状如影随形地“陪伴”着他,原本120多斤的体重降到了70多斤。

  1998年9月,吴健再次出现肝性脑病并伴发其他一系列症状,昏迷中的他被医生“判了死刑”。吴健的姐姐从报纸上看到了沈中阳两天之内连续做四台肝移植手术并全部获得成功的消息,辗转联系上了沈中阳。几天之后,沈中阳自己开车带着同事从天津到北京来看望吴健,在全面了解了吴健的病情后,他信心满满地对吴健的爱人说:“放心吧,我会给你一个new husband(全新的丈夫)!”

  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家人把吴健送到了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因为身体状况实在太差,吴健总担心自己有什么意外,他给沈中阳提了一个“非分”的要求——在他住院期间,沈中阳不能离开医院。沈中阳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

  吴健的手术很成功,沈中阳也履行着他和吴健之间的“君子协议”,整整两个月吃住在病房。除了例行的查房,沈中阳总会在半夜两三点钟和凌晨五六点钟的时候到病房来看看,这让吴健和家人非常安心。

  谈及往事,吴健感慨万千,他对记者说:“你看我现在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哪里想得到我当初病得那么严重!我这条命是沈教授帮我捡回来的!”

  随后的日子,肝病患者开始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沈中阳就像一部发动起来的引擎,高速运转着。1999年,他带领同事们完成肝移植手术24例;2000年,完成手术78例,不仅无一例手术死亡,且术后一年的生存率高达83.3%,创全国当时最高记录;2003年,沈中阳的移植学部扩建为东方器官移植中心,完成移植手术达到日均一例的水平;2006年,东方器官移植中心一跃成为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肝移植中心。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