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的红土堆积含有丰富的旧石器遗址,尤其是含有代表阿舍利技术的石器,因此,南方红土对研究我国亚热带-热带地区古气候、古环境和古人类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而建立南方红土可靠的年代学框架更是这些研究的基础。然而,在中国南方亚热带-热带地区,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并且缺乏适合精确同位素定年的材料和有明确生物年代学意义的化石,加之强烈的次生化学剩磁对原生碎屑剩磁的掩盖,使南方红土的准确定年成为一大难题。

  为了揭示南方红土沉积记录古地磁场的过程和机制,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2010年博士毕业生刘彩彩(现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其导师邓成龙研究员的指导下,对中国南方红土堆积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他们选择不同气候背景、不同成因的红土剖面开展工作,包括长江下游的安徽宣城和浙江七里亭以及北回归线附近广西百色盆地的大梅等三个剖面,其中,宣城剖面沉积物为风成成因,而七里亭和大梅剖面为河漫滩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