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专题 网站首页 本专题最近更新:2015-10-09 17:35:07

专题摘要:

10月5日,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三位得主之一。屠呦呦获奖之后,引发的争议不断,争议不仅仅围绕屠呦呦本人,还引申到院士评选制度,青蒿素产业等。 [详细]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等人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详细]

屠呦呦做到三个“第一”为何还落选院士

屠呦呦的获奖,给中国科学界带来的应该不仅仅是一座奖杯。透过这面多棱镜,探讨分析其折射出来的现象与问题,对于推动我国的科技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不无裨益。首先,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无博士学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历史条件所致,落选院士则值得探究。 [详细]

揭秘“青蒿素”研究发展始末

疟疾是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人类对付疟疾的最有力的药物均源于两种植物提取物,一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二是 我国科学家20世纪70年代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青蒿素项目诞生于“文革”时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周维善院士主持并参与了青蒿素结构测定和人工全合成。 [详细]

青蒿素

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疾标准疗法。世卫组织认为,中国作为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现方及最大生产方,在全球抗击疟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抗疟新药的研究源于1967年成立的五二三项目。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1971年10月取得中药青蒿素筛选的成功。

相关新闻

更多>> 各方评论

10月5日,因在青蒿素研究中贡献卓著,屠呦呦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人。有医史学家说:“罗马亡于疟疾,明朝亡于鼠疫。”屠呦呦获奖大喜之后对中国却有五大警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