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008-2021
水稻种质资源评价与保存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ice Germplasm Resources Evaluation and Conservation


说明:

  • 此图仅显示与当前标准最近的5级引用;
  • 鼠标放置在图上可以看到标题编号;
  • 此图可以通过鼠标滚轮放大或者缩小;
  • 表示标准的节点,可以拖动;
  • 绿色表示标准:DB23/T 3008-2021 , 绿色、红色表示本平台存在此标准,您可以下载或者购买,灰色表示平台不存在此标准;
  • 箭头终点方向的标准引用了起点方向的标准。
DB23/T 3008-2021

标准号
DB23/T 3008-2021
发布
2021年
发布单位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当前最新
DB23/T 3008-2021
 
 

DB23/T 3008-2021相似标准


推荐

坐拥两个全球最大野生种质圃,南繁为种业蓄力

如今,在当年发现“野败”的海南三亚“热土”上,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即将建成,其占地面积180亩,资源保存能力达40000份,年鉴定评价1000份以上,是全球最大、国际一流的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中心。   ?钱前(左一)等在野生稻资源圃。李晨摄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野生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团队首席郑晓明告诉《中国科学报》,野生稻是水稻的祖先品种。...

全球最大野生稻种质资源圃主体在海南三亚建成

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和全球动植物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重要科研平台,保存种质资源能力达四万份,年鉴定评价种质资源一千份以上,每年可共享利用种质资源三千人次以上,也可以满足今后三十年野生稻资源保存需求。...

筛选优异种质资源 造就节水抗旱的“稻坚强”

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项目,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水稻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评价和创新利用。  项目牵头人、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研究员罗利军介绍,项目目标一是要建立国际一流的水稻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二是进行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重要种质的创新;三是进行重要性状的基因发掘遗传剖析;四是构建基于扩大遗传基础的新品种培育技术,培育突破性新品种的培育。  ...

海南三亚正在建设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

据了解,项目建成后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能力达4万份,年鉴定评价1000份以上,年共享利用3000人次以上,能够满足今后30年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的需求。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汇集全国约1.1万份野生稻种质资源。...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