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1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2006 条与 相关的标准,共 134

本文件规定了秦巴旱季烟田水肥一体化滴灌水肥协同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杨凌生物健康农业产业联盟及其会员单位,所属水肥协同技术规程涉及的水肥一体化滴灌和根部水溶肥+叶部叶面肥水肥一体化水肥协同技术方法。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也可供社会自愿采用。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tegrated Water and Fertilizer Collaboration in Tobacco Fields During the Dry Season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QinbaTobacco Leaves

ICS
01.020
CCS
A011
发布
2023-11-25
实施
2023-12-15

本文件规定了重金属轻度污染农田土壤油菜中稻轮作修复和安全利用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模式与流程、技术要求、监测与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重金属轻度污染农田土壤油菜中稻轮作边生产边修复、秸秆移除及能源化无害化处置。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for soil remediation and safe utilization of heavy metal slightly contaminated farmland Part III: Rotation cultivation of oilseed rape/middle rice

ICS
65.020.20
CCS
A011
发布
2023-11-24
实施
2023-12-24

本文件规定了重金属轻度污染农田土壤小麦晚稻轮作修复和安全利用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模式与流程、技术要求、监测与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重金属轻度污染农田土壤小麦晚稻轮作边生产边修复、秸秆移除及能源化无害化处置。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for soil remediation and safety utilization of heavy metal slightly contaminated farmland Part II: Rotation cultivation of wheat/late rice

ICS
65.020.20
CCS
A011
发布
2023-11-24
实施
2023-12-24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高山优质稻米的产地及加工环境条件、茬口类型及栽培方式、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田间栽培管理、收获与运输、烘干、贮藏加工与包装、投入品管理与生产记录、产品质量追溯。 本文件适用于绿色食品高山优质稻米的生产。

Green food-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ood quality rice production in high mountains

ICS
01.020
CCS
A011
发布
2023-11-24
实施
2023-12-01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稻鳖米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秧、整田、移栽及大田管理、收获储藏、稻谷加工、质量安全要求、包装标识、贮存运输和信息追溯的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绿色食品稻鳖米的生产。

Green food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rice from integrated cultivation of rice and soft-shell turtle

ICS
01.020
CCS
A011
发布
2023-11-24
实施
2023-12-01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 大棚绿芦笋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要求、田间设施、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采后处理、生产档案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绿色食品大棚绿芦笋生产。

Green foo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green asparagus in greenhouses

ICS
01.020
CCS
A011
发布
2023-11-24
实施
2023-12-01

本文件规定了重金属轻度污染农田土壤蚕豆中稻轮作修复和安全利用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模式与流程、技术要求、监测与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重金属轻度污染农田土壤蚕豆中稻轮作边生产边修复、秸秆移除及能源化无害化处置。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for soil remediation and safe utilization of heavy metal slightly contaminated farmland Part IV: Rotation cultivation of faba bean/middle rice

ICS
65.020.20
CCS
A011
发布
2023-11-24
实施
2023-12-24

本文件规定了重金属轻度污染农田土壤的早稻晚稻连作修复和安全利用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模式与流程、技术要求、监测与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重金属轻度污染农田土壤的早稻晚稻连作边生产边修复、秸秆移除及能源化无害化处置。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for soil remediation and safe utilization of heavy metal slightly contaminated farmland PartI:Consecutive cropping of early rice and late rice

ICS
65.020.20
CCS
A011
发布
2023-11-24
实施
2023-12-24

本文件规定了志棠白莲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种藕要求、种苗繁育及提纯复壮、大田种植、田间管理、以及加工、包装、运输、贮藏、质量要求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志棠白莲的生产。

Green food-technology regulation for producing of Zhitang White Lotus

ICS
01.020
CCS
A011
发布
2023-11-24
实施
2023-12-01

本文件规定了综合能源数字孪生技术的定义和应用范围、系统建设内容、数字孪生技术安全性设计、信息安全防御机制、技术评价方法及指标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包括新能源的产生、综合能源系统的建模、综合能源系统的协调优化、综合能源系统的故障诊断、能源的输电配网、综合能源系统的信息安全性。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gital twins of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ICS
29.020
CCS
A011
发布
2023-11-23
实施
2023-11-23

5 环境选择 5.1 地理位置  应选择东经127 ° 1 ′至128 ° 03 ′北纬41 ° 42 ′至 42 °45 ′抚松域内的,海拔400 m ~1100 m,森林覆盖率70 %以上的长白山森林林地。 5.2 气候条件 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有效积温1300 ℃~2400 ℃,年平均气温 - 0.1℃ ~ 6℃,年降雨量500 mm ~ 1300 mm ,无霜期90 d ~ 130 d。全年日照时数2000 h ~ 2300 h。 5.3 空气质量 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 5.4 水源质量 应符合GB 5084、GB∕T 14848的规定 5.5  土壤 人参林下生态种植和仿野生栽培土壤,应选择暗棕壤的自然森林土,并且表层土腐殖质层以10㎝左右,中层为砂壤土,底层为黄土母质,透水性强,具有较好的理化性状,有机质含量在5 %以上,容重小于0.8,pH值为5.5 ~ 6.5,土壤符合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以上。 6 场地规划  6.1仿野生种植(林参混作) 选择乔木在30年以上的自然林,坡度在15 °~ 30 °自然生态系统完好,有高、中层自然屏障,郁闭度0.69以上的中、疏林林地。林木间空隙宽度3 m以上,长度不限,林下灌木层比较稀疏,可用于点播和条播进行林参混作。 6.2生态种植(林参间作) 宜选择30年以上的落叶松林地,坡向一般选择东南或西坡、或西北,坡度在5 °~ 20 °,郁闭度在0.2 ~ 0.69的林木生长比较规整的林地,进行林参间作。 7 场地整理 7.1 仿野生种植(林参混作) 适于仿野生栽培人参林地,整地过程中,只能清除枯枝、干草,割除1.5 m以下灌木保持原生态系统基本不变。低洼处预留自然排水空间。 7.2 生态种植(林参间作) 适于生态种植人参林地,整地过程禁止砍伐树木,适度清理密度较大的林木树枝,割除1.5 m以下灌木,增加透光率,清除枯枝、干草。可进行适度土地整理,整理深度不超过20 cm,以改善土壤条件。沿山坡等高线做床,床宽根据林地的行距而定,一般在1.2 m ~ 1.5 m之间。应根据林木的间距调整参床的宽度和长度,规划好排水沟,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根据土壤条件适度施用绿色粪肥,并进行绿色防控,尽量保持原生态系统不变。 8 播种与移种 8.1 种子种苗 8.1.1 种源:选用长白山传统道地性的人参种子或种苗。 8.1.2种子质量 8.1.2.1 干种子 含水量小于 13 %,纯度不低于 99 %,生活力不低于 95 %,成熟度不低于 95 %,锈腐菌、镰孢菌和链格孢菌不得检出。种子宽度、百粒重、饱满度应满足表1要求。 表1  人参种子质量要求 等级 种子宽度 (mm) 百粒重(g) 饱满度 (%) 一级 ≥4.5 ≥2.8 ≥95 二级 ≥3.5 ≥2.1 ≥95 8.1.2.2催芽种子 裂口率达95 %以上,胚率达80 %以上。 8.1.3种苗 主根、侧根、须根完整,质地充实,越冬芽完整、 饱满,主根表皮无伤痕和病斑。 8.2 播种 8.2.1 播种时间:催芽裂口籽春季4月下旬~ 5月上旬,秋季10月上旬至土壤封冻前播种。干种子夏季7月中旬~ 8月上旬播种。 8.2.2 仿野生种植(林参混作) 8.2.2.1 点播:利用林间空隙及灌木空隙,在保证原生态系统不变的原则下,按株行距10 cm~15 cm以上扎眼点播,保持每平方米40粒~50粒种子,深度3 cm~ 4 cm 每个眼播种1粒~ 2粒种子,覆土盖平,覆盖落叶。 8.2.2.2 穴播:利用林间空隙及灌木空隙,在保证原生态系统不变的原则下,使用平刃镐搂出直径20 cm ~ 50 cm圆形或方形的穴,深3 cm ~ 4 cm,每穴按株行距8 cm ~10 cm,播种3粒~ 10粒种子,覆土3 cm左右,覆盖落叶,脚踏实。 8.2.2.3 条播:在林间空隙及灌木空隙的土地面相对较大,而且有一定长度的地块,用平刃镐先将地面土壤刨开,深度3 cm ~ 5 cm,把腐殖土分在两边,呈20 cm ~30 cm宽的长条状小沟,然后在沟里平面处,按10 cm ~ 20 cm 间距播种,每处保持2粒~3粒种子,覆土4 cm,用脚轻轻踩实,不能出现坑洼,以免存水,回覆落叶,尽量保持地面原状。 8.2.3 生态种植(林参间作) 8.2.3.1 条播:在畦床上横向楼沟,沟宽5 cm左右,深3 cm ~ 5 cm,以沟底为准行间距10 cm ~20 cm ,顺沟底按株距4 cm ~ 5 cm,将种子均匀播入,覆土5 cm,床面覆盖落叶。 8.2.3.2 撒播:将做好畦床表面萱土搂向畦床两侧,搂出深度为5 cm的凹槽,将种子均匀撒入,覆土5 cm,稍加镇压,覆盖落叶。 8.3 移种 8.3.1 仿野生种植(林参混作) 在林间及灌木间,用工具做成宽15 cm ~20 cm,深度5 cm ~ 6 cm的沟槽,把参苗斜放在底槽内,保持株行距(8 cm~15 cm )× (18 cm~30 cm),覆土深度5 cm ~ 6 cm,覆平土,稍作镇压。 8.3.2 生态种植(林参间作) 在畦床上,用平镐做成宽15 cm ~20 cm深度5 cm ~ 6 cm的沟槽,保持株行距为(8 cm~15 cm)×(18 cm~30 cm)把参苗斜放在底槽内倾斜20 °~30 °,覆土深度距参芦5 cm ~6 cm,覆平土,稍做镇压。 9 种植管理 9.1 总则 9.1.1  基地区域要实行封闭式管理,设置围栏,围拦内严禁播种各种农作物和进行采伐、放山、放牧、狩猎等行为。禁止游人及家畜、禽进入种植区域。 9.1.2  加强区域山体、水土保护,严禁采石、采砂、采土及占用溪水、河道等作业。 9.1.3  防止区域内各种危害生物的自然繁殖,避免造成危害。   9.2 田间管理 9.2.1 仿野生种植(林参混作) 冬季对郁闭度较大的树冠进行适当清理,春季防止缓阳冻,秋季清除病株,夏季剪除大草,放在穴播周围或条播的两行之间,并架设围栏、做好排水。  9.2.2 生态种植(林参间作) 9.2.2.1 4月末去除防寒,在畦床两侧顺好排水沟,防止雨季水过床。 9.2.2.2 及时除草,防止床面及畦床两侧杂草生长过高。床面杂草用剪刀剪除,畦床两侧的杂草用使用镰刀割除,放在畦床两侧。 9.2.2.3 秋季清除病株,10月末用树叶或稻草进行防寒。 9.2.2.4 郁闭度小于0.5的林地空间,应架棚覆膜遮阳。棚架规格根据畦床宽窄和林间空地而定。 9.3 病虫鼠害防治 9.3.1 原则 实施生态种植,在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清洁化生产、绿色防控等生态培育措施种植人参,保证人参的质量和产量,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 9.3.2 病虫害防治       及时将病株摘除阻断传染源。发病严重时,应使用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进行防治(见附录A)。 9.3.3 鼠害防治 用套子、夹子、地箭捕杀,或人工、天敌(蛇)捕捉。若用毒饵诱杀,要把毒死的鼹鼠等和残留的毒饵拿到场外深埋掉,以免污染环境。 10 采收 10.1 采挖时间 仿野生种植的人参,宜在8月、9月份采收。林下生态种植的人参,宜在9月中旬,参叶变黄,越冬芽饱满时采收。 10.2 方法 10.2.1 仿野生种植人参 把人参周围的杂物清理干净,铺上油布或塑料布,先用参签子拨开芦头上的土,顺着芦头往下挖。遇到树根用锯锯断,遇到石头用镊子夹出,遇到草根用剪子剪断,直到人参全部挖出为止。 10.2.2 生态种植人参 用起参镐顺畦床下端开始,逐行刨起。 10.2.3 采收后土壤复原  林下人参采收后应将森林土壤回填,摊平压实,避免水土流失。 11 运输与贮存 11.1  运输 运输的交通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运输时应防雨、防潮、防曝晒,小心轻 放;不得与有毒、易污染物品混装、混运。 11.2 贮存 应贮存堆放在清洁卫生、通风、无异味的库房中。库房内温度应保持在0 ℃~5 ℃ , 相对湿度60 %以上,定期检查人参的贮存情况。 12 产品溯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吉林省人参产业条例》及相关规定建立档案,主要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覆盖产地环境、生态条件、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采收、包装储运、销售等关键环节的全程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相关信息纳入管理数据库。

Plant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Fusong mountain ginseng under the forest" Part 1:planting of forest ginseng

ICS
01.020
CCS
A011
发布
2023-11-22
实施
2023-12-20

1.1 选地  应满足GB 3095 、GB 5084  、GB 15618 、GB/T 34789  要求。 1.2 整地 1.2.1 整地前除草:在杂草种子成熟前,采用无人机喷施,农达浓度为1600 ml~2000 ml兑水18 kg喷施1 hm2。采用弥雾机喷施农达浓度为3400 ml~4000 ml兑水375 kg喷施2 hm2。 5.2.2 挂串:方向以南、东南或西南方向为主,宽度2.8 m~3 m。 5.2.3 排水沟:先将参地周边的排水沟顺好,做到排水顺畅,不积水。 5.2.4 翻土:钩机从参地的一侧开始向内作业,翻地同时要将参地内的树根、大石块勾起堆放在一起运出地外。 5.2.5 旋耕:畦床内的树根要清理干净,旋耕深度达到20 cm ,驱动耙作业后直接起垄,起垄两遍后旋耕2遍~3遍,土垄要直,底土要平,土垄成床厚度25 cm~30 cm。 5.2.6 筛土:筛土深度30 cm~35 cm,筛出的树根、草皮、石头等杂物放到未筛土处或运出。 1.3 土壤处理及作床 1.3.1 土壤调酸 根据土壤pH检测结果,按 40 kg / 667 m2~60 kg / 667 m2  生石灰调节 1 个 pH值计算施用量,pH调整到 5.5~6.5。生石灰应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1.3.2 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检测结果确定施肥种类及数量。施用有益生物菌剂不少于 15 kg / 667 m2 ,饼粉、豆面或苏子75 kg / 667 m2 及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磷钾肥的施用施用剂量,磷钾肥也可以与发酵好的有机肥混施。 1.3.3 杀菌、杀虫 用含量为50%多菌灵5 kg/667 m2 和10 %的辛硫磷颗粒剂6 kg/ 667 m2 进行土壤消毒 。 1.3.4 作床 使用带有分土器的旋耕机作床。将分土器深度调整到30 cm,床面宽度为160 cm,床帮与地面角度45°,然后沿畦床基准线方向作业,要求畦床宽120 cm,育苗畦床高30 cm,良种繁育地床高25 cm,作业道 60 cm。 1.4 播种育苗 1.4.1 时间 秋播,10月中旬至土壤上冻前;春播,4月末至5月初土壤化冻后。 1.4.2 种子准备 1.4.2.1 种子选择:选择已审定的适宜种植区域的人参品种或品系,如省内认定的“福星牛”、“福星鹰”“福星1号”、“福星2号”、“延丰1号”,或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的“福岐龙”、“福星燕”、“福星球”、“福星3号”的原种或生产种。 1.4.2.2 种子处理:应按照T/FSRS 4.1执行。不同品种的种子应分别进行催芽处理,不允许混杂处理。 1.4.2.3 催芽种子:种子裂口率达90%以上,成胚率达到80%以上。种子分为4个等级,1级种子宽度5.5 mm以上,2级种子宽度5.0~5.5 mm,3级种子宽度4.5~5.0 mm,4级种子4.0~4.5 mm,5级种子宽度4.0 mm以下。选择1级、2级种子可用于品种资源保藏;3级、4级种子可用于生产;5级以下种子不予使用。 1.4.3 播种 按照GB/T 34789 及T/FSRS 1.1执行。不同品种最好播种在不同地块或池床;若生产中需要将不同品种播种在同一地块或同一池床上,则需设置间隔区,防止品种混杂。 1.5 移栽 1.5.1 移栽时间:秋天,10月中旬至土壤上冻前;春天,4月末至5月初土壤化冻后。 1.5.2 种苗选择 1.5.2.1 品种:应使用优质人参品种培育的优质人参种苗。原种培育的种苗,用于繁育保藏; 生产种培育的种苗,用于栽培生产。 1.5.2.2 种苗挑选:不同品种的种苗单独挑选,分别装箱,做好标记、标签。标签内容:品种、年生、采收地点、重量、负责人、日期。 1.5.2.3 种苗要求:根据不同品种分别执行T/FSRS 3.1 、T/FSRS 3.2 、T/FSRS 3.3 、T/FSRS 3.4 、T/FSRS 3.5 种苗标准规定,其中1等种苗作为品种资源繁育保藏种苗,2等、3等种苗可用于生产种苗。 1.5.3 移栽: 移栽执行GB/T 34789 及T/FSRS 1.1 。 1.6 田间管理 1.6.1 松土除草 执行GB/T 34789 及T/FSRS 1.1。 1.6.2 调光 1.6.2.1 一年生:出苗期在膜上及时覆盖遮阳率为60%~70%遮阳网。选择在参床两侧西、南方向柱角外侧挂上边网。边网使用遮阳率为60%~70%遮阳网,宽度40 cm~50 cm,距离池床边缘距离5 cm以上。 1.6.2.2 良种繁育田:在展叶期开花前及时覆盖60%~70%遮阳网,人参果成熟采收以后,透光率调整到40%~50%。 1.6.3 防杂交 根据小区分布,不同品种间需要隔离防杂交。同一参串上的两个品种间使用塑料膜或防花粉网进行隔离,上下要封严不可以有缝隙。塑料膜或防花粉网上部要与参膜全部接上,下部要埋在土中,并压实,防止刮风,塑料膜随风刮动,带倒参苗。 1.6.4 疏花 留种田当花序有1/2左右小花开放时,将中央的小花疏掉1/3至1/2,外缘的病弱花和散生花全部疏掉。 1.6.5 除果 结果期间去除病果及异形果。 1.6.6 防病防治 执行执行GB/T 34789 及T/FSRS 1.1。花期禁止使用代森锰锌和与他混配的药剂、乳油类药剂、铜制剂。果期禁止使用丙环唑、氟唑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混配杀菌剂、吡虫啉和螯合肽的混配制剂,三唑类杀菌剂在花期和初果期禁止使用。 1.7 种子采收与机加工 1.7.1 时期:人参果成熟红透后,果浆较多、果皮与果肉很容易分离时采收,不得过早。 1.7.2 方法:按照地上部特征,选择无病、健壮植株进行单朵采集,单独标记,装袋,做好标签。标签内容:品种名称、采收地点、采收重量,单独装袋。采收时要将带病果实单独装袋。 1.7.3 搓洗:采收的人参果要及时搓洗,去掉瘪籽、未成熟籽和杂质。同一品种由同一人清洗,清洗后单独装袋,并进行标记,做好记录。 1.7.4 晾晒:搓洗好的种子,按不同品种单独晾晒。要阴干或弱光下晾晒,不得在强光下暴晒。晾晒至含水量在13%左右即可。 1.8 储藏:储藏之前,对品种标记情况进行核对和二次标记。晾干的种子应放在冷凉、干燥、封闭的仓库中贮藏。 贮藏期间勤检查,防止霉烂。贮藏时间不得超过一年。 2 档案管理 2.1 过程记录 人参种植者应当建立人参种植档案。过程记录包括以下内容: --种植者姓名或者企业名称以及住址等基本信息。 --种植地块位置和土壤检测报告。 --使用的种子、种苗、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日期。 --病、虫、鼠、草害和其它灾害发生和防治情况。 --品种名称、来源、品种繁育保藏数量。 --种植日期和收获日期。 --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情况。 --销售去向。

Cultiva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 of “Fusong ginseng”Part 3:Breeding and preservation of resources and variety

ICS
01.020
CCS
A011
发布
2023-11-22
实施
2023-12-20

主要规定了范围、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网络餐饮服务平台提供者、网络(外卖)餐饮服务提供者、外卖配送单位和规范性附录A(配送箱清洁消毒流程)七章一附录,明确网络(外卖)餐饮服务各主体的定义。第四章是基本要求,对网络(外卖)餐饮服务参与各主体提出了经营网络(外卖)餐饮服务的食品安全、卫生的基本要求。第五章为对网络餐饮服务平台提供者的要求,包括一般要求、管理部门和人员及其职责、管理要求。第六章对网络(外卖)餐饮服务提供者的要求,包括经营者资质、场所的基本要求以及接单、制作、打包等作规范要求。第七章为外卖配送单位(含配送人员、配送箱等),包括资质要求、人员管理、配送箱(包)和车辆、取送餐流程等的要求。

Specification for food safety manigement in online catering service

ICS
67.020
CCS
A011
发布
2023-11-20
实施
2023-12-01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粉垄 Fenlong 使用由非连续螺旋型钻头或立式螺旋刀组组成的耕作机械,垂直入土一次性全耕层切割粉碎土壤的一种耕作方法。  3.2 粉垄机械 Fenlong  Machine 配置有非连续螺旋型钻头或立式螺旋刀组能够完成土壤粉垄耕作的机械。 4 粉垄耕作  4.1 技术要求  粉垄作业深度30cm~40cm,应打破犁底层,作业后地表平整、松软,无漏耕重耕,耕深稳定性≥85%,全耕层碎土率(≤4cm土块)≥85%。   4.2 机具选用  选用获得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的自走式、悬挂式或牵引式粉垄机械。 4.3 作业方法  根据地块情况,可使用回形、梭形或套耕法。  4.4 播前镇压  粉垄后、播种前适时用镇压器对土壤进行镇压,满足播种对土壤质量的要求。 5 播种 5.1 适播期 当地平均气温稳定达到12℃,5cm~10cm地温达到并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适宜播种期一般为4月中下旬。 5.2 播种方式  机械单粒精密穴播。 5.3 技术要求  5.3.1籽粒玉米 种植密度5000株/666.7m2~6000株/666.7m2,播种深度为5cm~6cm,种肥同播、侧深施肥,种子与肥料相距5cm~8cm。 5.3.2青贮玉米 种植密度4500株/666.7m2~5500株/666.7m2,播种深度为5cm~6cm,种肥同播、侧深施肥,种子与肥料相距5cm~8cm。 5.3.3 播量施肥 播量、施肥按DB64/T1614—2019、DB64/T1882—2023 执行。 5.4 机具选用  选用获得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且满足当地农艺作业要求的集施肥、播种、铺设滴管带、覆膜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式玉米种植机械。 5.5 作业方法 机组沿地块长度方向,从地块一侧开始采用梭形方式作业,作业中应采用出地转弯方式,对不能出地转弯的地块,应划出机组地头起落线,地头宽度为种植机组长度的1.5倍。 6 收获 6.1 收获期  6.1.1 籽粒玉米 一般10月上、中旬,玉米籽粒乳线消失,胚部变硬时收获。当玉米籽粒含水率在25%以下时,可直接收获籽粒。 6.1.2青贮玉米 一般8月下旬至9月中旬,籽粒灌浆达到乳熟末期至蜡熟前期,籽粒乳线1/2~3/4时收获。 6.2 收获方法 籽粒玉米采用果穗或籽粒直收机械收获;青贮玉米采用青贮收获机进行全株收获。 6.3 作业机组准备  选用获得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的玉米收获机械;技术参数应符合当地农艺要求;驾驶员应具有联合收割机驾驶证,掌握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操作、维护保养、常见故障排除技能以及相关安全知识。 6.4 作业程序方法  机组沿玉米种植行方向,从地块右侧开始采用回形方式进行收获作业,作业中应采用出地转弯方式,对不能出地转弯的地块,在留好的作业道转弯;作业开始行走20m~30m停车检查作业质量,达到作业要求后开始正常作业;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时,机组转弯或转移时应升起割台。 6.5 作业质量要求  果穗收获:落穗率<3%,粒籽破碎率<1%,落籽率<2%,剥净率>70%。 籽粒直收:总损失率≤4%,籽粒破碎率≤5%,含杂率≤2.5%。 青贮玉米:损失率≤5%,留茬高度<25厘米。

Mechanical operation regulations of plough & seeding & harvest of corn based on Fenlong cultivation

ICS
65.020.20
CCS
A011
发布
2023-11-20
实施
2023-12-19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麦后复种 Multiple-cropping broccoli after spring wheat harvested:指在春小麦收获后, 根据区域农业生产需求及区域农业资源特征,以提高光、热、土地等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及利于农田种养结合的多熟种植模式。 4 产地环境 土壤选择土质肥沃、耕层深厚、疏松透气、排灌方便的轻质壤土或沙壤土, 环境条件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2008 )标准要求;农田灌溉用水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水质条件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的要求。 5  春小麦栽培 5.1 品种筛选 选择适合引黄灌区种植,7 月15 日前收获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的要求》。 5.2 春小麦栽培 栽培技术遵照(DB64/T 1060-2015)《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执行。 6  复种燕麦 6.1 播种 6.1.1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引黄灌区春小麦后复种的生育期在90 d~100 d的优质、丰产燕麦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和(GB 6142-2008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6.1.2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种子摊晒 1 d~2 d,用70 %甲基托布津或50 %多菌灵按种子重量0.3 %的用药量拌种,防治黑穗病。 6.1.3整地 春小麦收获后,翻耕或旋耕,耕翻深度20 cm~30 cm,结合整地施足基肥,666.7m2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kg,或商品有机肥200kg,配合使用磷酸二铵或多元复合肥 10 kg~20 kg作种肥,肥料施用遵照(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执行。 6.1.4 播种 666.7m2播种量15 kg~20 kg,行距7 cm~10 cm 、播深3 cm~4 cm ,保苗24万株~30万株,播后及时镇压。 6.2田间管理 6.2.1苗期 三叶期666.7 m2用 72%的 2,4-D丁酯乳油60 mL选晴天、无风、无露水时均匀喷施除草。 6.2.2拔节期 8月中旬结合中耕锄草,666.7m2追施尿素10 kg~15 kg,灌透水一次。 6.2.3开花灌浆期 根据土壤墒情和生长发育进行灌溉和叶面喷肥,666.7 m2叶面追肥0.1 %~0.2 %的磷酸二氢钾0.15 kg和尿素0.5 kg。 6.3收获 10月上旬充分灌浆后,籽粒进入乳熟期后即可收获。 7 病虫害防控 主要病虫害有蛴螬、蚜虫、黑穗病、秆锈病,防治方法执行DB15/T 1048-2016,农药使用执行GB/T 8321.10-20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lan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ultiple Cropping Oat Grass after Spring Wheat Harvested in Ningxia Yellow River Diversion Irrigation Area??

ICS
65.020.20
CCS
A011
发布
2023-11-20
实施
2023-12-19

本文件规定了高凉菜罗坑米酒焗蟹的原辅料要求,烹饪器具、制作工艺、装盘、质量要求、最佳食用时间。 本文件适用于烹饪高凉菜罗坑米酒焗蟹。

Specifications for the cooking process of Gaoliang Cai Luokeng Rice Wine Baked Crab

ICS
01.020
CCS
A011
发布
2023-11-20
实施
2023-12-01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膜面覆土 covering soil on top of full film surface 利用覆土机具,从垄沟取土均匀抛撒到膜面播种行两侧。 3.2 垄面集雨  rainwater harvesting ridge 采用带有半圆弧型刮土板的机具,通过作业形成一个深5cm左右的凹形集雨垄面,垄面宽40cm~60cm,垄高15cm~20cm,垄面覆膜后在凹面中央每隔50cm打一小孔,使垄面形成一个集雨场,降雨下渗到垄中土壤内,有效提高降水利用率。 4 种薯选择 4.1 选种 选择无病斑、无虫蛀、表皮完好适宜当地的原种或一级种,执行GB18133-2012规定。 4.2 种薯处理 4.2.1催芽 将选好的种薯均匀摊放在避风、避雨场地,散射光照射5d~7d,块茎芽长0.3cm~0.5cm切种。 4.2.2切种 将催芽好的块茎切成大小30g~50g的种薯,保证每个种薯带有一个以上芽眼。切种时准备2把切刀,用5%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溶液浸泡刀具。切种时发现块茎有病害,扔掉该块茎,最好是一薯一换刀。 4.2.3拌种 每100kg种薯用25%的代森锰锌粉剂100g(或 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g、或25%咯菌腈种衣剂10克、或25%嘧菌酯悬浮剂20克)兑水制成溶液均匀撒施到种薯上,边撒边搅拌种薯,晾晒后装袋备用;每100kg种薯也可用25%的代森锰锌粉剂100g+50%甲基硫菌磷50g+滑石粉500g与药剂混合进行拌种。 5 基施肥料 5.1 肥料种类 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尿素、磷酸二铵、复合肥、硫酸钾。 5.2 施肥 按照单产3000kg/666.7m2确定施肥标准,总需纯N 22.7 kg/666.7m2 、 P2O5 10.4 kg/666.7m2 、 K2O 5.2 kg/666.7m2,666.7m2基施腐熟农家肥3000kg左右或商品有机肥200kg,尿素2/3用于基施、1/3现蕾期追施,磷钾肥全部基施。 6 整地 耕深30cm~40cm,播前及时整地。 7 地膜 地膜采用幅宽100cm、厚0.012cm聚乙烯农用地膜,执行GB13735~92 的规定。 8 起垄覆膜播种 8.1 动力机械 按照播种机械配套动力要求配置相应动力机械。 8.2 播种机械 按照垄面集雨标准要求,选用起垄覆膜播种一体机一次性完成起垄施肥覆膜播种作业。 8.3 播种时间 4月中旬至5月上旬开始播种。 8.4 播种 播种深度为10cm~15cm,播量100kg~200kg/666.7m2,播种穴数 3000~4000穴/666.7m2。播种形成双行垄作,垄高15cm~20cm,宽行距80cm,窄行距40cm,株距30cm~40cm。每隔5m~10m,垄面上横向覆腰线土压膜。 8.5 膜面打孔 播后在垄上凹面中央每隔50cm打一小孔,利于雨水下渗到膜下土壤内。 9 田间管理 9.1 膜面覆土 出苗前3d~5d用覆土机具,从垄沟取土抛撒到膜面播种行两侧,覆土厚度3cm~5cm。 9.2追肥 在马铃薯现蕾或开花初期,追施尿素15kg/666.7m2。 10 主要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按照NY/T 2383~2013 的规定执行。 11 杀秧 采用机械收获时,收获前7d左右进行杀秧作业。用杀秧机将马铃薯地上植株全部粉碎并抛洒均匀,根茬不得高于10cm。 12 收获 12.1 收获期 马铃薯田间茎叶2/3变黄枯死、块茎成熟、薯皮老化时收获。一般收获时间为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12.2 机械收获 选用马铃薯挖掘机或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收获。  12.3 作业机组准备  选用获得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的马铃薯收获机械;技术参数应符合当地农艺要求;驾驶员应掌握马铃薯收获机械的操作、维护保养、常见故障排除技能以及相关安全知识。 12.4 作业质量要求  马铃薯挖掘机:明薯率≥96%,伤薯率≤1.5%,破皮率≤2%。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损失率≤4%,伤薯率≤2%,破皮率≤3%,含杂率≤4%。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ainwater Harvesting Ridge of Potato in Mountainous Area of South Ningxia

ICS
65.020.20
CCS
A011
发布
2023-11-20
实施
2023-12-19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麦后复种 Multiple-cropping after spring wheat harvested 指在春小麦收获后, 根据区域农业生产需求及区域农业资源特征,以提高光、热、土地等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及利于农田种养结合的多熟种植模式。 4 产地环境 土壤选择土质肥沃、耕层深厚、疏松透气、排灌方便的轻质壤土或沙壤土, 环境条件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2008 )标准要求;农田灌溉用水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水质条件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的要求。 5  春小麦栽培 5.1 品种筛选 选择适合引黄灌区种植,7月15日前收获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GB 4404.1-2008 的要求。 5.2 春小麦栽培 栽培技术见(DB64/T 1060-2015)《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6复种甜荞 6.1品种选择 选择具有优质、高产、抗倒伏、生育期≤90 d的甜荞品种。 6.2种子质量 播前择天气晴朗时晾晒种子1 d~2 d,去掉不完善粒(即受到损伤但尚有食用价值的籽粒,包括虫蚀粒、破损粒、生霉粒、病斑粒、生芽粒)和各类杂质。种子质量符合GB/T 3543.1和GB 4404.3标准。 6.3整地施肥 机械翻耕,麦秸翻埋,同时施基肥。667 m2 施有机肥500 kg~750 kg、尿素5 kg~10 kg、磷酸二铵10 kg~15 kg、硫酸钾8 kg~10 kg。 6.4播种 小麦收获后及时播种,667 m2播种量3.5 kg。机械条播行距30 cm,播深3 cm~5 cm,播后镇压。667 m2定苗5万株。 6.5水肥管理 前茬适期灌好麦黄水,麦收后及时整地,甜荞生育期根据田间墒情和降水,适时灌水,以0 cm~40 cm土层田间持水量的60%~80%为宜。用水符合GB 5084-2021。 6.6中耕及除草 中耕除草1 次~2 次。 6.7病虫害防控 苗期喷洒1:200波尔多液或500~600倍65%可湿性代森锰锌粉溶液,防治褐斑病、白霉病、立枯病。采用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钩刺蛾幼虫。农药使用执行GB/T 8321.10-2018。 6.8辅助授粉 开花后2 d~3 d后,安放蜜蜂辅助授粉,或盛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6.9收获 全株籽粒75%~80%呈现该品种固有色泽时及时收获。

Plan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ultiple Cropping Common Buckwheat after Spring Wheat in Ningxia Yellow River diversion irrigation area

ICS
65.020.20
CCS
A011
发布
2023-11-20
实施
2023-12-19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麦后复种 Multiple-cropping after spring wheat harvested 指在春小麦收获后, 根据区域农业生产需求及区域农业资源特征,以提高光、热、土地等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及利于农田种养结合的多熟种植模式。 4 产地环境 土壤选择土质肥沃、耕层深厚、疏松透气、排灌方便的轻质壤土或沙壤土, 环境条件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2008 )标准要求;农田灌溉用水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水质条件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的要求。 5  春小麦栽培 5.1 品种筛选 选择适合引黄灌区种植,7月15日前收获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GB 4404.1-2008 的要求。 5.2 春小麦栽培 栽培技术见(DB64/T 1060-2015)《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6  复种西兰花 6.1育苗 6.1.1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抗病、丰产性好、全生育期在100 d左右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4的要求。 6.1.2 种子处理 6.1.2.1浸种 用33 ℃的温水浸种15min,并不停地搅拌,待水温降至20℃时停止,继续用温水浸泡4 h,用清水淘洗干净。 6.1.2.2催芽 将浸泡过的种子用湿润棉纱布包裹,在30℃的条件下进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淘洗1次,60 %的种子露白时播种。 6.1.3播种 6月上中旬,采用穴盘播种育苗,营养基质用草碳、珍珠岩、蛭石按 2∶1∶1 比例配成,加入复合肥 1 kg/m 3 、生物有机肥15 kg/m 3。每穴播种 1 粒种子,上盖厚 0.5 cm 的基质,加盖遮阳网,浇透水, 温度控制在25℃左右,2 d~3 d出苗后用0.1 %~0.2 %的尿素水溶液和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浇施或喷施。肥料施用符合(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6.2定植 6.2.1 整地与施肥 定植前施肥、旋耕、灭茬,666.7 m2基施尿素15kg、磷酸二铵20 kg、硫酸钾20 kg~25 kg、腐熟有机肥2000kg。施肥后起垄,垄宽30 cm,沟宽20 cm、深25 cm。 6.2.2 定植     春小麦收获后,选择苗龄在25 d~30 d, 4 片~5 片的壮苗,垄上单行种植,株距45 cm,666.7 m2定植密度2800株~3000株。 6.3 苗期管理 定植后浇足底水,遇浇水或雨后土壤板结,及时中耕。植株长出新叶后施1次氮肥,667 m 2施尿素15 kg左右。 6.4莲座期管理 茎、叶快速生长时追施氮肥1 次,667 m2 施尿素 15 kg~20 kg ,施在距离根部 5 cm~8 cm 处。植株封垄前进行第 2 次施肥,667 m2 施尿素10 kg~15 kg。施肥后及时灌水、中耕除草。 6.5采收期管理 10-11月当花球表面紧密平整、饱满,边缘尚未展开,直径达到 12 cm~15 cm 左右时进行采收。 采收应选择晴天清晨或傍晚进行,收获的花球应避免阳光直射,放于阴凉处,保持通风,尽快包装上市,未能及时上市的低温保存。 7病虫害防控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黑腐病;虫害主要有:小菜蛾、菜青虫、菜蚜。 病虫害防治方法按照(DB42/T 1822-2022)西兰花栽培技术规程执行。农药使用符合(GB 4285 -1989)《 农药安全使用准则》和(GB/T 8321-2018)《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Plan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ultiple Cropping Broccoli after Spring Wheat Harvested in Ningxia Yellow River Diversion Irrigation Area?

ICS
65.020.20
CCS
A011
发布
2023-11-20
实施
2023-12-19

4 质量要求 4.1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有机产品应符合GB/T 19630的要求。 4.2 投入品 生产过程中农药、肥料使用应分别符合NY/T 393、NY/T 394的要求。有机产品应符合GB/T 19630的要求。 4.3 原料要求 稻谷应符合GB 1350的规定。 4.4 生产加工 生产加工过程应符合GB 13122和GB 14881的要求。 4.5 分级 依据红米的不完善粒含量、整红米率、碎米总量、小碎米含量的不同进行分级,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 4.6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   目                                                              要   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红色或紫红色,允许有少量白色米粒                GB/T 5492 气味                                           煮熟后具有正常的米香味  口感                                   煮熟后具有品种固有的口感  4.7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特级 一级 二级  不完善粒含量,%                                                                   ≤ 2.0 3.0 4.0                                     GB/T 5494 整红米率,%                                                                          ≥ 96.0 94.0 92.0                                     LS/T 3270 杂质总量,%                                                                          ≤ 0.25                                                     GB/T 5494 互混率,%                                                                             ≤ 3.0                                                      GB/T 5493 水分,%                                                                                ≤ 14.0                                                        GB 5009.3 碎米 总量,%                                                                        ≤ 15.0 20.0 25.0                                        GB/T 5503  其中:小碎米,%                                                           1.0 2.0 3.0  花青素含量(以矢车菊色素含量计),(mg/kg)                    ≥ 100.0                                                  NY/T 2640 注:当为红糯米时,水分含量,%≤15.0。 4.8 污染物限量 污染物中的镉应符合表3中的规定,其他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的要求。                                                                表3 污染物限量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镉(以Cd计),mg/kg                               ≤ 0.2                                   GB 5009.19 4.9 农药残留限量 六六六、滴滴涕的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4中的规定,其他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GB 2763的要求。                                                                表4 药农残留限量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六六六,mg/kg                               ≤ 不得检出                                          GB 5009.19 滴滴涕,mg/kg                                 ≤ 不得检出  4.10 食品添加剂 本产品未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

Jinggangshan red rice

ICS
67.060
CCS
A011
发布
2023-11-20
实施
2023-11-25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