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771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342 条与 相关的标准,共 23

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效果评估的原则、程序、内容、方法和评估报告的编写要求,给出了评估报告框架格式及内容的参考格式。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assessment in accep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completed construction projects with the impact of pollution

ICS
13.020.01
CCS
N771
发布
2023-03-30
实施
2023-04-14

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工作程序,以及启动验收、验收自查、验收监测方案和报告编制、验收监测技术、形成验收报告、信息公开与报送、档案留存的一般要求和注意事项。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ccep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 General,for comple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with the impact of pollution

ICS
13.020.01
CCS
N771
发布
2023-03-30
实施
2023-04-14

(1)本技术规范从臭气采样、嗅辨实验以及判定师的实验操作对臭气检测人员培训考核进行了全过程的规定。 (2)培训内容按模块化进行培训,让受训人员在理论和实操两个部分中对臭气检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3)对培训的场所、设施、培训教师等内容进行了规定,保证培训的质量。 (4)明确了考核方式、考核要求,让臭气检测培训更加科学性、规范性。 (5)对培训学时进行了明确规定,保障培训有效。 (6)细化了采样、嗅辨等操作步骤,完善了相关技术表格。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dor testing personnel training

ICS
13.020.01
CCS
N771
发布
2023-03-23
实施
2023-04-10

检验步骤: 1.样板 2.涂料样板制备 3.菌种保藏 4.菌种活化 5.菌悬液的制备 6.试样样板的布置 7.模拟受到微生物污染的空气 8.样板上微生物的收集和数量统计

Determination of antibacterial performance and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antibacterial coatings by environmental chamber method

ICS
75.020
CCS
N771
发布
2023-03-20
实施
2023-03-20

本文件规定了应用非扰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直推式微钻探-膜界面探测方法与针阱微萃取-气相色谱法等联合技术精细表征场地浅层(深度小于50 m)地下水污染和地层异质性的应用条件、工作流程、数据获取与分析处理方法等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典型化工厂废液和废渣渗漏、输油管道或加油站油类泄漏、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渗漏等场地中典型地下水重金属、石油化工有机物等高关注度污染物污染羽空间分布的精细刻画及精细表征场地尺度的浅层地质构造发育、地层结构异质性和含水层分布等(水文)地质背景。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fine characterization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and stratigraphic heterogeneity on site

ICS
13.060.01
CCS
N771
发布
2023-03-16
实施
2023-03-16

本文件规定了场地地下水环境监测点布设、基础条件保障、自动采样与监测、数据传输、数据接收与管理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场地尺度可能污染或已经污染的地下水环境动态监测,其他形式的地下水污染监测参照执行。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ynamic monitoring and real-time transmission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on site

ICS
13.060.01
CCS
N771
发布
2023-03-16
实施
2023-03-16

4 评估内容 3 5 评估程序 20 6 评估报告 22

Guidelines for fire safety assessment in open scenic areas

ICS
13.220.01
CCS
N771
发布
2023-03-06
实施
2023-03-27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工业园区生态效益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工业园区开展生态效益评价。 注:评价指标暂不适用于地级市、区、县(旗)等区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业园区  industrial parks 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手段划出一块区域,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包括各类经济开发区、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等。 注:以下简称园区。 [来源:DB64/T 1532—2017,3.1,有修改] 3.2  生态效益  ecological benefit 投入一定劳动的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诸因素并进而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造成正向影响,从而对人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产生正向影响的效应。亦称“环境效益”。 [来源:《人口科学词典》,有修改]

Specification on ecological benefit evaluation of the industrial parks

ICS
13.020.30
CCS
N771
发布
2023-03-03
实施
2023-03-03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家庭评价的评价原则、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第三方评价机构或其他组织对家庭开展绿色家庭评价活动。

Green Home Review Guide

ICS
13.020.01
CCS
N771
发布
2023-03-01
实施
2023-04-01

本文件给出了对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评价的评价原则、基本要求、评价内容与等级、评价程序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第三方机构对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进行评价,也可用于产业园区进行自我评价。

Guidelines for Evaluation of Zero-Carbon Maturity Level of Industrial Parks

ICS
13.020.01
CCS
N771
发布
2023-03-01
实施
2023-04-01

本文件给出了小旧家电回收残值评估一般性原则、评估流程、评估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回收公司对小旧家电残值的评估。

Guidelines for Assessment of Residual Value of Small and Used Appliances

ICS
13.020.50
CCS
N771
发布
2023-03-01
实施
2023-04-01

本文件规定了居民绿色生活行为基本原则、绿色生活行为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居民的日常衣、食、住、行、用以及其他生活行为。

Residents' Green Living Behavior Guidelines

ICS
13.020.01
CCS
N771
发布
2023-03-01
实施
2023-04-01

本文件规定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估的总体要求、评估程序、风险识别、暴露评价、效应评价、综合生态风险表征。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

ICS
13.020.30
CCS
N771
发布
2023-02-22
实施
2023-02-23

4 分类原则  4.1 科学性  4.2 系统性 4.3 实用性  5.3 水土关系识别  5.4 水环境质量监测和分类  5.5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分类 5.6 主导污染因子类别识别 5.7 污染类型划分和标识 6 环境污染源调查  6.1 调查范围  6.2 调查内容  6.3 调查方法  7 水土关系识别  7.1 识别方法  7.2 水土关系确定  8 水环境质量监测和分类  8.1 样本采样  8.2 质量检测  8.3 质量等级  9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分类.  9.1 样本采样  9.2 质量检测  9.3 质量等级  10 主导污染因子类别识别  10.1 村镇社区污染因子分类  10.2 主导污染因子类别识别  11 污染类型划分和标识 11.1 分类方法  11.2 符号说明  11.3 标识方法  11.4 污染类型分类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class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ypes in villages, towns, and rural communities

ICS
13.020.01
CCS
N771
发布
2023-02-16
实施
2023-02-27

本文件规定了场地土壤生态环境损害遥感分析调查的一般性原则、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因场地环境污染导致的涉及土壤生态环境损害的遥感分析调查工作。土壤生态环境损害可分为重金属污染与有机物污染;根据不同污染类型与实地情况,划定污染的风险等级。本文件的遥感分析调查解决了当前的土壤污染检测分析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室内化学分析技术,操作不仅较为繁琐,周期较长,且无法实现实时监测,难以获取大面积的连续污染信息的问题。利用遥感技术可快速和宏观层面了解土壤污染的“时空演化”。 本文件包括正文、1个规范性附录(附录A)及3个资料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其中正文部分共分五章,分别为本文件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和报告编写。规范性附录A为土壤情况记录表,资料性附录B为常见高光谱卫星数据;资料性附录C为土地利用分类体系,资料性附录D为调查报告编制大纲。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Remote Sensing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of Site Soi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Damage

ICS
13.080.01
CCS
N771
发布
2023-02-01
实施
2023-02-27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资料收集与调查、河湖水系连通状态分析、河湖水系连通水安全保障能力分析和综合评价等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valuation of Water Security Capabilities of Connected Rivers and Lakes Systems

ICS
13.060.10
CCS
N771
发布
2022-12-30
实施
2023-01-30

6 区域能源系统碳排放量计算 6.1  区域能源系统碳排放量计算的内容 计算区域能源系统碳排放量时应计算系统消耗的传统能源产生的碳排放量与系统可再生能源发电替代市政电的碳排放量。对同时存在多种输入能源的情况,应分别计算每种输入能源的碳排放量。 6.2  区域能源系统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区域能源系统碳排放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E——区域能源系统计算年度内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E消耗——区域能源系统计算年度内消耗的传统能源(若引入蒸汽作为输入能源,蒸汽消耗量根据蒸汽生产的采用的传统能源形式折算成对应的传统能源耗量)产生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E清洁电——区域能源系统计算年度内可再生能源发电替代市政电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6.3  区域能源计算年度内消耗的传统能源产生的碳排放量计算 6.3.1 计算公式 区域能源计算年度内消耗的传统能源产生的碳排放量包括计算年度内各种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量与消耗市政电折算的碳排放量之和,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ECi——区域能源系统计算年度内第i种传统能源消耗量,单位为吉焦(GJ); EFi——第i种传统能源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 6.3.2 设计阶段区域能源系统传统能源消耗量的计算 设计阶段系统传统能源预测消耗量为一个完整计算年度内系统冷、热、电等需求预测量与对应传统能源转换效率的比值。系统冷、热、电等需求预测量需通过负荷模拟得出的预测值,传统能源转换效率可采用设计文件中的设计值。 ? 式中: EC设计i——设计阶段区域能源系统计算年度内第i种传统能源消耗量,单位为吉焦(GJ); Q设计i——设计阶段计算年度内第i种能源的需求量,单位为吉焦(GJ); η设计i——设计阶段计算年度内第i种传统能源转换效率,以%表示; 其中当以化石燃料为系统供冷、供热的驱动能源时,系统运行效率可采用附录B表B.1的推荐值。 6.3.3 运行阶段区域能源系统传统能源消耗量的计算 运行阶段系统传统能源消耗量为核算年度内各种传统能源根据其对应的计量器具,进行统计得出。测量器具配置应符合GB17167的规定,且必须在检定有效期内。 6.3.4 碳排放因子 化石燃料碳排放因子参照附录A表A.1的推荐值。市政电的碳排放因子采用主管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 6.4  可再生能源发电替代常规电力的碳减排量计算 系统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碳减排量即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替代市政电碳排放量,计算区域能源系统计算年度内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二氧化碳减排量时,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AD清洁电——区域能源系统计算年度内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单位为吉焦(GJ); EF电——市政电网年平均供电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ccounting of district energy systems

ICS
27.010
CCS
N771
发布
2022-12-29
实施
2023-03-05

本文件规定了河网区河道生态净污护岸构建技术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技术工艺和维护技术等。适用于河网区内河道生态净污护岸设计、建设与运行维护。 总体要求是: 1.河网区河道生态净污护岸构建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空间规划布局要求,与河道功能定位相适应,符合相关河道规划要求。 2.河网区河道生态净污护岸构建应满足结构安全稳定,不影响行洪输水功能要求,护岸建设范围不应超过河道蓝线。 3.应根据河网区河道水文、地质、地形地势、降雨规律等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地选择生态净污护岸构建技术类型、结构形式和施工材料。 4.构建技术在满足生态净污功能的前提下应符合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可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效益协调的综合效果。 5.河网区河道生态净污护岸构建过程中,应尊重生态本底,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格局。所采用的技术应能发挥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河道良好的生态功能。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decontamination revetment in river network areas

ICS
27.140
CCS
N771
发布
2022-12-15
实施
2023-03-14

本文件确立了岩溶湿地水生态环境监测的程序,界定了岩溶湿地水生态环境监测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监测指标的要求,以及监测流程、背景调查、监测方法、监测点位布设等阶段的操作指示, 描述了岩溶湿地水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信息的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岩溶湿地水生态环境的监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monitoring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karst wetland

ICS
13.020.99
CCS
N771
发布
2022-12-12
实施
2023-02-20

本文件提供了化妆品企业开展原料产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生物多样性评估、生物多样性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指导和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化妆品企业在所用植物原料的最初生产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促进原料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遗传惠益分享。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Guidelines for Raw Material Production Areas of Cosmetics Manufacturers

ICS
13.020.20
CCS
N771
发布
2022-12-09
实施
2022-12-09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