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和大家共同讨论质谱相关技术!!!

获奖者田中耕一(日本)情况介绍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7-04 18:04:31

田中耕一1959 年出生于日本富山县首府富山市,1983 年获日本东北大学学
士学位,现任职于京都市岛津制作所,为该公司研发工程师,分析测量事业部
生命科学商务中心、生命科学研究所主任。
他对化学的贡献类似于芬恩,因此也得到了1/4 的奖金。
专利无所谓,能得奖足矣
新华网北京10 月11 日专电(吴越),2002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岛京制
作所主任研究员田中耕一表示,尽管自己获得了诺贝尔奖,但他并不一定要得
到该项发明专利的红利,因为对他来说,获奖本身已经足矣。
由于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识别和结构分析的方法,田中耕一与美国
学家芬恩和瑞士科学家维特里希一起获得本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虽然荣誉加
身,但作为公司旗下的科学家,田中耕一发明的专利为岛京制作所拥有,公司
只给了他1.1 万日元(约合89.43 美元)的)酬劳。
这引起了一些人的质疑。他们指出,田中耕一的专利可以为岛京制作所每
年多挣1920 亿日元(15.6 亿美元),而他本人的收益却少得可怜。
对于这种争论,岛京制作所发言人表示,他们正在考虑给田中耕一专利的
红利,但没有透露具体的数目。而田中耕一则大度地表示,从工作中得到享受
比得到专利权更重要。他说:“能参与有趣的研究我已经很满足了。”他还表
示,自己将置身这场争论之外。
据美联社11 日报道,与田中耕一的情况类似,另一位发明了蓝光二级管的
日本科学家为了专利的分红,正与所属的日亚钢业公司在法庭上闹得不可开交。
外界普遍认为,这桩案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可以为今后专利权在
个人和公司间的分配提供借鉴。
日本人田中耕一获得今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一夜之间成了日本家喻户晓的
明星。田中的发明使企业获得了巨额的经济利益——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背景
下,田中所在的岛津制作所的股票价格却一涨再涨,这被称为“田中效果”。
但是,田中在企业中,每次发明成功后他获得的奖金却只有1.1 万日元(约合
88 美元),这就是日本企业奖励发明的制度。
田中1985 年有一项发明成功,并在企业申请了专利,公司依据奖励条例向
其发放了6000 日元的奖金,专利获得批准后公司又奖励了他5000 日元。多年
之后由于这项发明的效益可观,公司又向研究组集体奖励了10 万日元。这便是
公司对他的最大奖赏。
如此微薄的奖金与田中对公司的贡献是否相称,在田中耕一获得今年的诺
贝尔化学奖后成了日本社会议论的焦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日本企业不承认
个人专利,员工在进入公司时必须首先签订一份合同,合同规定开发成果归公
司所有。因此,无论取得多么巨大的成果,员工只是企业的一分子,不能对企
业提出任何“非分要求”。
那么企业如何对发明创造者进行奖励呢?据说这种奖励就是一种名誉奖
励。如田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公布后,一些名义奖励接踵而来。岛津公司所
在地京都市决定授予他荣誉市民奖,田中母校东北大学所在地宫城县决定授予
田中荣誉县民奖,母校也正在研究对其特别表彰,日本文部省正在研究授予田
中文化勋章。岛津制作所开始研究让其享受董事一级的行政待遇,但仍不与金
钱挂钩。此前记者采访日本的游戏软件大厂任天堂时,其技术部长就曾说,虽
然一些好的开发项目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利润,但企业并不以经济手段做补偿。
对有功员工的奖赏可能是一张奖状,但这确实是最大的荣誉。无论走到哪里,
他们都以自己是公司的功臣而自豪。
但是日本企业的这种成果管理也开始引起开发人员的不满。据说美国等西
方多数国家是以研究人员个人获取专利为前提进行开发研究的。近来,日本一
些技术人员状告公司,要求承认自己专利的诉讼案开始增多。现任美国加利福
尼亚大学教授的中村修二,最近状告他曾任职的日亚工业会社占有其开发成果,
要求公司赔偿20 亿日元的专利损失费,结果被判败诉。这也说明日本从法律上
保护企业对技术成果的垄断。
田中耕一在获奖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出:“如果国家和企业能够确立一种
奖励技术开发的新机制,相信日本的技术开发能力将会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可见田中也对日本的褒奖制度表示了不满。
附:田中获诺贝尔奖的震撼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在日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既非教授,亦非硕士、博士,发表的论文亦很少,导致他获奖的就是他不多的
几篇论文中的一篇。
●假设由国人来评这个诺贝尔奖的话,我们能把这个奖颁给田中这样的没
有职称、没有头衔的“小人物”吗?我们眼中的人才,往往有一大堆头衔和光
环,不仅患上了高学历崇拜症,而且学问的高低还经常取决于职务的高低。
●有些国家科技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有良好的人才发现与学术评价机制。
科技的发达,往往得益于比较健全的学术市场。反观中国,缺乏的正是这样一
个健全的学术市场,所以就难免鱼目混珠、明珠暗投,甚至让学术腐败滋生蔓
延。最好的“伯乐”当是一个能够优胜劣汰的学术市场机制。
今年日本首次有两名科学家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引起了广泛的
关注。值得玩味的是,如果说10 月8 日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小柴昌俊荣膺物理学
奖是在预料之中的话,那么翌日田中耕一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却着实让日本人吃
了一惊,连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都称这是“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为什么田中耕一获奖让日本如此震撼?因为在此之前,43 岁的田中在日本
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既非教授,亦非博士,甚至连硕士学位也没有,
只是岛津制作所的一名普通工程师。而专门生产科学测试仪器的岛津制作所,
在日本只能算是一家不大有名的中小企业。因此,有人称田中是“日本企业社
会最底层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把他比作“日本的阿甘”。
尤其不可思议的是,连日本的学术界乃至化学界对田中耕一也一无所知,
以至于田中获奖的消息传来时,日本学术界措手不及。在电视台采访去年诺贝
尔化学奖的获得者野依教授时,他透露说刚与前年的获奖者白川教授联系过,
都不知田中耕一是何许人。据报道,田中发表的论文很少,导致他获奖的成果
是他1987 年为京都的一个专业学术会议上提交的论文,该文在生物高分子研究
领域提出了性质界定和结构解析的原创思想,引起了欧美学术界的重视,今天
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感应度、精确度最高的生物高分子分析方法。然而,这样的
发现居然在日本学术界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倒是德国学者发扬光大了田中的
方法,而美国的学者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加州大学有两位学者曾专程
到日本与他交流并要求合作。正是这些欧美学者在自己的论文中介绍了田中的
原始论文,从而成为此次获奖的一个重要依据。据说推荐田中获奖的就是美国
和德国的学者。
日本学术界有眼不识泰山,倒是欧美学术界发现了田中。这种“墙内开花
墙外香”的现象,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日本没有事先发现田中,但“事后诸
葛亮”的本事却很大。田中获奖后,荣誉和褒奖纷至沓来。小泉首相为这一“晴
天霹雳式的消息”专门向田中发去贺电,并邀请他到国家生物工程战略会议演
讲指导。田中所在的岛津制作所也不惜打破常规,拟设立由他任所长的“田中
诺贝尔奖研究所”,并决定授予田中1000 万日元的奖金,还破格将其晋升为执
行董事级别的研究员。而在此之前,田中的发明和专利只获得企业1.1 万日元
(约合人民币700 元)的奖励,这还不到日本一个普通职工月收入的三十分之
一,虽然他的专利和产品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相当于上亿元人民币。
亡羊补牢当然无可厚非,但能不能在一个人才还没有获得荣誉之前就给予
人家应有的关注,而在事后又能多一点平常的心态,让其继续专心致志搞科研
呢?田中在日本的境遇,确实让笔者感慨系之。假设由国人来评这个诺贝尔奖
的话,我们能把这个奖颁给田中这样的没有职称、没有头衔的“小人物”吗?
我们眼中的人才,往往有一大堆头衔和光环,不仅患上了高学历崇拜症,而且
学问的高低还经常取决于职务的高低。田中获奖后,中国报纸纷纷报道他的身
分是研究所“主任”,其实在日本,大学毕业生进公司做一二年的职员,就可晋
升主任,但上面还有系长、课长代理、课长、次长、部长等等,主任实在不是
一个什么官。我们把田中的这个“主任”看得那么重,恰恰反映了我们在学术
评价上的“官本位”心态。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些国家科技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有良好的
人才发现与学术评价机制。科技的发达,往往得益于比较健全的学术市场,这
个学术市场很能“识货”,来不得半点虚荣和伪装,假冒伪劣的东西在那里很快
就会原形毕露,而真正有科学价值的成果则不会被埋没。反观中国,我们缺乏
的正是这样一个健全的学术市场,所以就难免鱼目混珠、明珠暗投,甚至让学
术腐败滋生蔓延。我们不能总寄希望于个别贤人来发现人才,最好的“伯乐”
当是一个能够优胜劣汰的学术市场机制。有了这样一个机制作为“看不见的手”,
我们就不用煞费苦心去人为地搞那么多的评价指标和体系,以在核心期刊上发
多少论文、出版多少专著来衡量一个学者的水平。因为如果按这样的评价体系
来估量,不仅很少发表论文的田中没有出头之日,而且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
者科斯这样缺少专著的学者,也不可能受到重视。
田中获诺贝尔奖给人的震撼,就因为他“处在日本企业社会的底层”。那么,
如果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与他失之交臂,他是否依然会处在日本企业社会的底
层呢?这件事虽然发生在日本,但对我们来说不也同样具有震撼力吗?(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研究所所长、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胡伟)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历

« 2024-04-27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798
  • 日志数: 65
  • 文件数: 12
  • 建立时间: 2008-06-16
  • 更新时间: 2010-08-04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