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简介 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http://xuyue.net),是2005年创立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始人许越先生,曾服务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是现代“非损伤微测技术(NMT)”奠基人,动态分离子组学(imOmics)创始人,NMT产业化倡导者,美国扬格公司(http://youngerusa.com)现任总裁。 联系方式 电话:010-82622628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49-3号盈智大厦601 邮 编:100080......

《旭月东升》| “幸运”与“不幸”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7-02-28 17:09:07

许越先生的自传《旭月东升之再读美国》,其英文版 A Rising Journey: Rereading America 在 FaceBook 上一经推出,引起了诸多美国学者,尤其是在美华人学者的关注与共鸣。这本由匡廷云院士作序的自传,除了讲述90年代中国留学生孜孜求学、掌握新技能的奋斗历程外,更是与读者分享了一个科技创业者20年来的心路历程。近来,作者许越陆续收到了众多国内读者的反馈,建议在国内网络平台刊登。为此,旭月公司将从本周起,于旭月微信公众号对《旭月东升之再读美国》中文版进行连载,以飨读者。


这本书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对即将留美或正在美国工作、学习的学者来说,很有参考价值。

——中国生物膜研究第一人

中科院院士   杨福愉



人们常说创业者要有雄心、毅力和勇气等品质。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从这本书的作者身上看到的,中国人的民族气节和中国男人的责任感。这些,是灵魂。

——中国生物物理学先驱
北大教授   林克椿


作者 |

许越,1967年生于北京。先后获首都师范大学、美国麻省州立大学双硕士学位,2001年在美国创立美国扬格公司(YoungerUSA LLC.),次年运用NMT服务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2005年成立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匡廷云院士、杨福愉院士和林克椿教授的帮助下,将非损伤微测技术引进中国大陆。


十年来,帮助国内三百多个科研单位及实验室,利用NMT实现了科研水平的跨越式发展。2014年,带领旭月团队提出被誉为“第二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动态分离子组学”创新概念,同年成立旭月生物功能研究院。2015年推出世界领先的“自动化非损伤微测系统”,并倡导建立中关村NMT产业联盟,开启以水安全、个体化精准医疗、粮食安全等民生应用为代表的NMT产业化进程。




应作者所请为他的作品写篇短序,我欣然允诺。我与作者是老相识了。早在九十年代初期,我受邀去参加评议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的硕士论文答辩,在答辩现场,有位年轻人的论文和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论文没有按照一贯做法——根据导师的专长进行生化技术的膜研究,而是将电生理、计算机及生化技术加以整合,自己设计了一套“植物膜电位和根系氧化还原活性同时检测系统”,设计非常新颖。在答辩过程中,我也能够感受到他基础知识扎实,思路清晰开阔,实践能力较强,是个值得进一步培养的好苗子。这就是我与作者许越的第一次接触。


由于我和许越的两位导师赵微平及邱泽生教授很熟悉,加之工作单位相邻,所以时常会和这个年轻人碰面并做一些交流,对他的情况也逐步有所了解。随着接触的增多,我注意到他兴趣广泛,思维敏捷,对于新技术特别感兴趣,又有钻研精神。同时我还了解到,原来他在大三时就写了一篇“汽车尾气对果蝇繁殖的影响”论文,获得当年学校优秀学生科研论文奖,在读研究生时,又在《植物生理学通讯》上发表了一篇“膜片钳在高等植物研究中应用与展望”的文章。后来我得知他有望出国深造时,我欣然为他准备了推荐信,并真心希望他能够在国外获益良多。


读了他的作品《旭月东升》后,感受到他在异国他乡近10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着实不易,我对他吃苦耐劳、孜孜求学、掌握新技能的奋斗历程,以及自尊自爱的情怀深为动容,同时也为他更加成熟和干练感到深切的欣慰。


记得2004年他来看望我并详细介绍他已掌握的“非损伤微测技术”时,我觉得这个集成了当代先进高分子化学、显微成像、精密机械运动控制、电子运放及计算机等技术的科研平台真是个好东西,而且具有超过膜片钳及显微荧光成像等技术的诸多优点。当我听说他已经开始向国内推介这项技术时,我非常高兴,因为我认为国内的科研工作者如果利用这个平台,定能创造出更多更大的科研创新成果!于是我鼓励他,一定要坚持下去。不久,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北京中关村开设了国内首家专门钻研和推广非损伤微测技术的公司,并成立了一个测试中心,以便于国内的科研工作者直观地体验到此项技术的功能和效果。许越是为中国科研工作做了一件大好事!我十分看好他和他的团队,并且相信他设立的这个技术平台定能助推国内的科研工作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是前进的动力。而创新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人去做纷繁杂乱的事。我很高兴听到许越跟我说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全力克服在他们达成梦想的路途中遇到的困难。他们不仅要把引进的技术“本土化”,而且要“改造”、“升级”,让它更加完善,同时还要使它“国际化”。我真心地祝福他们成功!


一轮初露天际的旭月正在世界东方冉冉升起,它的灿烂光辉不仅将普照中国本土,而且还将洒向世界各地。

匡廷云
2016年6月18日
于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



前  言


“不可能!我们的美国专家说,这是当今世界上还不可能实现的技术!”


2015年初在北京某法庭上,当法官宣布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一项自动化专利有效时,起诉方的律师失控地叫喊起来,并拿出厚厚的一大摞文件振振有词地继续说道:“据我方美国专家提供的技术资料和我们代理的美国公司产品来看,旭月公司专利所称的自动化装置是不可能实现的!”


法官稍微侧视了一下文件资料,然后平静地问到:“你是说这些文件所说的技术截至目前只有手动的,也是你代表的美国公司现在销售的,都是手动的,那么你们自己没有自动的,难道就能据此认为旭月公司的中国自动化技术专利无效吗?”


与此同时,来自中国各省市的科研设备经销商们正在旭月公司年度大会上,兴致盎然地观摩着中国人自己研发的,也是世界上首个,离子传感器自动化制备装置。


只见连接着一台显微镜的显示器屏幕上,一只开口仅有人头发丝直径三十分之一左右的纤细玻璃管尖端,正慢慢地、稳健地吸入一小段化学液体,并在计算机程序预设的,只有一滴水体积的300万分之一的位置准确地停了下来,接着绿灯亮起,伴随着人们的赞叹,响起了欢快的“滴滴”声!


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化离子传感器制备装置
2015年诞生在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旭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小公司,是靠什么让他们的技术超越科技大国同行,站到了在这个领域的世界之颠?





第一章

“幸运”与“不幸”


“你是到UMass(麻省州立大学)读书的吗?”


一辆墨绿的吉普车在我前面二三十米处靠边停了下来,一位身材伟岸、面容慈善的中国男子(他叫张充武,是早几年到UMass读博的中国留学生)边说边向我走来。


“没有亲戚、也没同学来接你吗?你可真行,一个人走?” 他问道。


下飞机待乘客基本都走光后,我才意识到似乎只有我是孤身一人,与当地没有什么联系。


“噢,没有,我打算坐PeterPan(长途车)去学校。” 我回答道。


“你很幸运!我们车上还有地方,走吧,上车!我们捎你一起去学校。”不由分说,这位后来我们都称他为“热心张大哥”的,就帮我把两个行李箱装上了车。


大约50分钟后,一栋栋玫瑰暗红色砖墙的校园建筑,在晶莹的蓝天和碧绿草坪的映衬下,如同一幅鲜艳的油画映入了我的眼帘,恍如梦境。


“这就是麻省州立大学Amherst(安城)分校。” 张大哥说。


我深感自己很幸运,一到美国就遇见了好人,很顺利地就到达了目的地。


然而,好运不长。到达后的各种“不幸”(也是考验)就一个个地接踵而至了。


我就读的美国麻省与北京之间的时差在十二、三个小时左右,美国的中午恰好是国内的午夜。而美国研究生的课程大多设在临近中午,如此一来,我在上课的时候,人总是昏昏沉沉的,如在梦境。加之美国教授所讲的研究生课程也是我在国内没有接触过的,我必须强打起精神、集中注意力去听讲、记笔记。


大家公认,中国留学生是不怕读书的艰辛,但对多数中国留学生而言最困难的是不适应美国当地的饮食习惯。所以到后不久,大家很快就自己试着另起炉灶。可是这要付出令人“痛心”的代价:花费不少精力和宝贵的学习时间。


如果以上这些还可以慢慢应付的话,那么让一个从未在英语国家生活过的人,到后没几天就给美国的大学生上实验课,那真是难上加难了。那些初到异域的新奇感与梦境般的愉悦感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紧张、窘迫,有时甚至是压抑的现实。


我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没有周末和也没有节假日,整天像个机器人似地不停地“转啊转”。半年后当我在同一个机场紧紧抱住来美国陪读的妻子时,她几乎没有认出我来,因为离开她到美国学习工作不到6个月的时间,我的体重已下降了30多斤,人看上去自然也走了样。


正是由于妻子的到来,我才结束了一个人在美国的辛苦生活,开启了在美国真正的奋斗和创业之梦……

>>>未完待续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