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锦帆教授——《检验检疫科学》创刊人、责任副主编;《理化检验-化学分册》40年编委;《离子选择电极/化学传感器》原编委;《分析化学》审稿人(1980年-1990年)。 周教授1963年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毕业,在核工业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27年,又在检验检疫系统工作23年。曾发表文章100篇以上。 学术专长: 1)离子交换分离的研究与应用; 2)样品前处理中的分离富集; 3)有害重金属与稀土元素光谱分析; 4)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 5)铀钍放射性元素的分析。 6)离子交换法制备商品化高纯物质..................

分析化学研究的真山与假山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08-09 11:01:25/ 个人分类:日志

  一、狼狈

  <狼狈>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二、分析化学工作者分为两类

  关于分析化学工作者的分类,在我写的《有害物质分析—仪器及应用》一书的序言上说得很清楚。其实,可再简单地分为两类:

  第一类,传播已知的分析化学知识,但不解决分析化学实际问题。例如,赛默飞世尔公司6月25日发布新型ICP-AES仪器iCAP7000,参加新产品发表会的专家从中获得了新型仪器的性能,并将这知识传播给他的同事或学生。他自己/同事买了iCAP7000光谱仪,可更有效地分析样品,但在这过程中,他只是获取了赛默飞世尔新光谱仪的“资讯”,并未产生新的“知识”。亦即,他接受了传播,然后再传播给别人。

  第二类,增加了新的分析化学知识。也可以说,在实验室研究中创新性地(与文献相比)建立了新的分析方法,且其学术价值为同行所公认。这一类分析化学工作者,可以说为“分析化学大厦”添了一块“砖”,即使这块砖有大有小,是放在“分析化学大厦”的关键位置还是放在次要位置……

  三、回想我参加工作的前30年的好光景

  我1963年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毕业论文是光谱分析,指导老师是与我尊敬的汪尔康先生一起在捷克留学的王之珏老师,王之珏老师留学捷克,学光谱。

  南京大学毕业,分配在核工业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室(最多时有120人)。当时分析化学实际课题一个一个地放在你面前。从1963年—1990年,面对的课题都是核工业部或其他部门希望你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实际课题不是仅交给你或北京五所在做,别的单位也在做。犹如龙舟比赛,有劲呀!按现在的说法,最后我的胜出,有“成就感”。而我的这些方法都是创新的离子交换分离后,再用光谱、原子吸收、离子电极、络合滴定以及分光光度法测定。由文献比较表明,我建立的方法的核心部分—离子交换分离对其稍作改进可能性是小的。

  例如:

  1、超负载阳离子交换法分离6.0克铀中0.1ppm钆钐铕和镝。

  2、1.0克硝酸钴中1.0微克镍的LZ85型整合树脂分离—原子吸收法测定。

  3、铀矿石硫酸浸出液中游离酸的EDTA-Ca法测定及铀溶液中氢离子的阳离子交换分离。

  4、反应堆用铝材中钆钐铕镝的小型离子交换分离光谱分析。

  5、反应堆用高纯氢氧化锂(不含钙)的制备。

  真实课题,上级部门下达的由不同单位共同攻关的课题,其他实验室等着用的分析方法,均是分析化学研究有目标的课题,好呀!就像爬山,那座高低不一的真山就在你面前,考验着你能不能爬上去?你第几个爬上去!

  四、今天,你可能处于狼狈的境地

  随着分析化学已发展到今天,尤其分析化学仪器的高速发展,可能你的分析化学才能无法施展,空间越来越小。

  如同:用于战争的武器,现在核武器已成熟,甚至核武器小型化已成熟,你不可能再去研究手榴弹和机关枪,现在武器研究的焦点仅集中在高性能无人战斗机!

  我国分析化学工作者,如果你一个人单干,即使2—3人进行“自选题”式的研究,获得“成为分析化学大厦一块砖”的分析化学研究可能性不大。

  我想,有两个工作可以做:

  1、在仪器研发方面:我国的月球车用分析装置的研制,该装置可现场检测月球的各种化学数据并及时传送到地球。

  2、在农残/兽残的分析化学方法:研究高选择性的固相萃取柱,使微量农残/兽残的回收率真正达到85%~105%。

  五、有可能是去爬一座假山

  现在,我国分析化学者中从事分析化学研究的专家众多,如何使自己生存,如何使自己争取到XX科研基金,确是伤脑筋的问题。

  大的真山很少,即使是小的真山也很少,使人处于狼狈境地。

  怎么办?是爬假山。也就是说,在爬之前就知道这是座假山。

  例如,某大学提出的获批课题《食品安全与XX技术》,题目从名字来说确实好,并获得N百万经费。明年该课题将完成整个研究。

  我是上世纪70—80年代我国XX技术主要研究者之一,曾创新性地研制并商品投产了《全固态铅离子选择电极》,至今江苏电分析仪器厂生产的铅离子选择电极用我的技术。我曾任《离子选择电极》与《化学传感器》杂志编委。

  我真的有点质疑某大学的《食品安全与XX技术》明年完成后能否真的开花结果。食品安全是我们检验检疫系统的主业,真心希望某大学的成果在我们就地B检验检疫局食检中心使用。

  六、随想

  1、羊城晚报8月1日报道,广州市副市长王东说,“我国科研经费约60%用于出差开会等”。没想到。

  2、分析化学真实研究课题是否在萎缩?如果确是在萎缩,我们该如何面对?

  3、期望我国分析化学研究踏实地向前推进,核心问题在于找到真实可行的研究课题。让我们客观地面对。

  七、心里话

  1、我国那么多分析化学专家/教授/研究员,哪有那么多真山(即使是小山)让你去爬?出于生活需要,出于对家庭的负责,你去爬个假山,或几次去爬假山,都是情有可原。

  2、发表论文的数据是诚实和良知的考试,论文中有假数据,你将一辈子背上良心债,作为一个分析化学工作者是万万不能的。

  也就是说,可以爬假山,不可以有假数据。


TAG: 分析化学

kaixin21st 引用 删除 kaixin21st   /   2013-12-14 09:27:04
"可以爬假山,不可以有假数据",爬假山是出于无奈,若是出假数据那就是千古罪人了!会误导一大批人的,可以没做贡献,但不能拖后腿。
踏踏实实做人、做事!
引用 删除 zjuoscar   /   2013-09-25 23:00:02
确实,作为分析化学的工作者,数据的真实性是根本,做不得半点虚假。
你的微笑 引用 删除 你的微笑   /   2013-08-21 14:38:35
学海无涯乐作舟 引用 删除 zzl   /   2013-08-16 15:54:14
“我国科研经费约60%用于出差开会等”,一个“等”意味深长啊!
wangpanpan0405 引用 删除 wangpanpan0405   /   2013-08-15 11:36:55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历

« 2024-06-04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9713
  • 日志数: 357
  • 文件数: 1
  • 建立时间: 2011-01-25
  • 更新时间: 2023-01-18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