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放松梦想:像猫一样在阳光下睡着。

提高科学素质途径与方法初探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1-22 15:55:01/ 个人分类:学术

  摘要

  公民具有提高科学素质的迫切愿望,但突出的问题是,他们对科学一知半解,以及困惑于不知道如何提高科学素质。消除他们对科学的担忧与畏难心理,增强他们提高科学素质的信心,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科学素质入门知识,采取鼓励、引导、领路和开阔眼界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是科学素质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在科普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加强科普方法的教育与宣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说,“全民参与”方法的研究应提到更高的高度来认识。

  关键词 科学素质、提高、途径、方法

  引言

  在《科学素质纲要》出台3周年的今天,科学素质建设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之一是,公民在提高科学素质过程中存在的期望与担忧共存的心理,这是当前科学素质建设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公民对科学素质的期望与担忧共存

  公民具有提高科学素质的愿望,而且这种愿望也很迫切。但突出的问题是,他们困惑于不知道如何下手?这个判断正确吗?

  2007年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全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对科学感兴趣,但具备科学素质的只有2.25%。[1]

  《新华网》 2009年3月8日公布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调查,与上述我国自己调查的结论是一致的。这篇调查文章的题目叫《调查显示多数人对科学“一知半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基金会日前公布了一项针对科学认知的全球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中国、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和美国等10个国家的约1万人。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绝大多数人认为科学在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仍有近七成的受访者表示对科学并不了解。很多人虽然意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但对科学的内涵缺乏了解,有一半的人表示,科学有时会令他们感到“担忧”。[2]

  不仅公众对科学的认识是“一知半解”的,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对科学的认识就全面吗?调查案也是否定的。以2007年科学素质最高的两部分人为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4%,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8.7%。[3]

  这两个数据表明,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对科学的认识也存在片面性。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多数人对科学的认识是片面的、支离破碎的。

  消除多数人对科学认识的“一知半解”、担忧与畏难心理的途径之一是: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科学素质入门知识,采取鼓励、引导、领路和开阔眼界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特别是在科普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加强科普方法的教育与宣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公民科学素质入门知识与途径分析

  现以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例,对科学素质入门知识与途径做一个分析:

  1、科学技术知识是进入科学殿堂的基础

  科学技术知识是进入科学殿堂的基础,也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现代生活的人离不开科学技术知识。

  科学技术知识庞大的内容让许多人产生困惑,怎么扩大自己科学知识边界是我们要回答的问题。《纲要》指出的路径是:“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

  “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内容。对成年人来说,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识都是必要的。比如,据调查,城镇人口对健康知识比其它科学技术知识更感兴趣,这要求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要把健康知识摆在重要位置。我们可以看到,中央电视台在早间新闻中时常播报生活健康知识就是科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种科普理念的反映。

  那么工作需要的知识是什么呢?举例来说,90年代中期,重庆市要求机关干部学会使用计算机,计算机知识对当时机关干部就是“必要的”。如果那时你没有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那你就落伍了,你就缺乏“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作需要的知识就是必要的科学知识,这需要根据你个人的情况来认定。比如,如果你搞科学普及工作,那么,我国有关科学普及的法规、政策,科学普及的历史、现状,科学传播的基本理论知识就是“必要的”。再如,如果你写论文参加我们这个研讨会,那么学术论文技术性要求就是“必要的”。

  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关键是要有这个意识,要自己给自己规定“必要的”,不能仅仅靠上级规定。

  需要强调的是,科学技术知识只是组成科学体系的一部份,科学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可以说,多数人,包括大学生,虽然受过某一、二个科技专业学习与训练,但没有全面受过科学训练,对科学片面的认识是难免的。

  那么什么是对科学全面的认识呢?对公民来说,我认为,重要的就是认识“四科”。 “四科”组成科学,不可肢解。科学知识是后“三科”的载体,而后“三科”在科学中要高一层面,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精髓,在科学中是更具本质性的东西。如果说科学的本质是发现,是发现自然世界之美,是破解自然世界之谜,那么,打开发现之门的钥匙,不仅在科学知识,更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这后 “三科”也是识别、批判迷信和伪科学的强大思想武器。

  2、科学方法是智慧之方法

  中国公民对科学方法的了解与掌握是较低的。调查显示,2007年公民了解科学术语的比例为18.4%;了解科学观点的比例为33.5%;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例为59.4%,而理解科学方法的比例仅为6.9%。[4]

  为此,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与宣传应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科学方法在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记载:大约公元6世纪,已发明了冶铁技术并铸造成铁鼎。地球仪是张衡于二世纪发明的。流传至今的许多中国古代故事也充满了科学方法的智慧。曹冲称象的故事,就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科学方法:曹冲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曹操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较可知。”这个故事用科学术语来说叫浮力原理。浮力原理在公元200年左右开始为人们所了解。(当然,研究科学史的专家对此表示质疑。本世纪最有成就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研究《三国志》等史料后认为,“称象”不能在曹冲身上发生,指出这个故事不符合史实。)

  《墨经》中的“小孔成像”和“杠杆平衡”,阿基米德的“浮体实验”,笛卡儿阐明数学——演绎法,伽利略则把数学和实验方法结合起来,奠定了近代数理科学的方法论传统,从而成为当之无愧的“近代科学之父”。

  科学方法是很多的,比如实验方法就是科学研究一项基本的方法,实验方法是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培根说过“试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试验方法是自然科学基本的方法之一。

  我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使用比较多的科学方法有:观察方法、计算方法、分析方法、归纳方法、逻辑方法、比较方法等。

  那么,如果要验证一种药品是否有效,应该用什么方法?

  现在市场上证明一种药品有效果,经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医生和专家宣传某药品如何如何有效。另一种是药品使用者宣传某药品如何如何有效。这种方法是传统的方法、狗皮膏药的宣传方法。

  科学的方法应当是双盲方法。《2007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问卷》第207题介绍了双盲方法。

  这道题如下:科学家想知道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新药是否有疗效,问下面测试方法哪种最好?

  1、给高血压病人服这种药,观察病人高血压下降情况。

  2、给一组高血压病人服这种药,给另一组高血压病人不服这种药,观察这两组病人高血压下降情况。

  3、给一组高血压病人服这种药,给另一组高血压病人服无效无害、外形相同的安慰剂,观察这两组病人高血压下降情况。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第三种,就是所谓双盲法则。

  双盲方法是科学方法的一种,目的是避免研究结果受安慰剂或观察者偏向所影响。在各种科学研究領域,从医学、心理到社会科学都广泛使用双盲方法進行实验。

  双盲方法也是识别伪科学的一种好方法,许多伪科学证据用双盲法就可揭穿。

  分析方法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西方非常擅长于分析方法,并有着优久的传统与历史。上面提到的科学素质测量评价方法,是美国人发明的,它将科学素质具体化、量化,被称为美国米勒理论测评体系。测量指标有三方面内容:一是科学技术知识;二是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三是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这一测评体系已经得到世界公认并普遍采用。

  西方对精神文明的研究,也有用分析方法、量化方法的,就是用具体量化的指标来测量评价一个人的精神文明程度。比如,据报道,德国研究将精神文明量化,其中一个指标是,规定青年人一年中有三天到社区或敬老院去邦扶老年人,然后,当青年人老了之后就可享受敬老服务。这种具体的、量化的分体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将那些抽象的,又需要社会普遍推广的事项,具体化、量化,便于全社会普及。

  现在重庆提出“健康重庆”的概念,什么是“健康重庆”?这里就有一些具体指标,比如经常锻练身体的人要达到40%以上,中小学生每周体育课从一节改为二节等,有一些量的指标来操作、来测评。

  这种量化方法与“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方法,都是管理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它们并不矛盾。

  应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是科学素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关于工作方法,我从下向上看的角度,看一看中国科协工作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一)工作会议类(包括经验交流会、研讨会等)组织方法:

  中国科协工作类会议很多。近年来,中国科协采取将会议的部分环节、部分事务性工作,委托下属事业单位、下属团体和基层承担,特别是将文字材料的收集、初评委托下属承担,这样就可以腾出精力抓策划、抓协调、抓总结等环节,抓会议消息报道、包括上报、上网,出简报。对这样的会议,基层上报材料不是直接报中国科协的某一部门,而是报给中国科协规定的一个下属事业单位或下属团体。3年实践的结果,中国科协会议质量提高了。会议质量的提高又促进了中国科协宏观指导能力、服务能力加强。

  (二)调研类:调研是中国科协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近年来中国科协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大量科技工作和科技工作者调研的需求,靠中国科协机关干部一一亲自操作是不行的。他们主要抓策划、抓立课题、抓组织专家评审,具体调研工作可以委托下属事业单位、团体或课题组承担;大量的是采取课题招标方式,动员科协所属团体和社会单位承担。从立课题到调研报告结题,他们组织专家评审,出版调研成果。通过调研工作方法的改进,中国科协调研工作的成效是明显的。

  (三)培训类:培训也是近年来中国科协加强的一项工作。比如,前些时间,中国科协举办了几期技术创新方法师资培训等。在培训工作,中国科协主要抓策划、抓组织专家讲课,抓总结。对机关青年干部的培训,中国科协的领导也亲自上台讲课。

  方法创新往往带来重大突破和整体效益的提高。无论对个人还是集体,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方法创新带来的效益都会成倍增长。

  三、科学素质必须实现两个“接轨”

  上述提高科学素质途径与方法的内容,在胡锦涛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已经概括。

  胡锦涛说“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努力成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实践者、科学思想的倡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要“帮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崇尚崇高的科学精神,提高人民群众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公共事务参与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推动人民群众综合素质普遍提升。”[5]

  通俗来说,这句话可概括为两个“接轨”、一个“排头兵”。两个“接轨”就是:一科学素质要与“四科”“接轨”;二科学素质要与老百姓“接轨”。与“四科”“接轨”就是科学素质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与老百姓“接轨”就是要与人民群众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公共事务参与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紧密结合。一个“排头兵”就是科技工作者要努力成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实践者、科学思想的倡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

  胡锦涛关于科学素质两个“接轨”与科技工作者应当成为“四科”“排头兵”的讲话精神,也为“四科”早日破题指明了方向。


TAG: 科学素质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