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人招工难,求职人找工作难 症结如何解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2-24 15:18:37

  国际经济开始回暖,相当多的对应国外市场的企业逐步复苏,这些企业的国外订单不断增加,可是,她们却遇到了找到合适的工人,特别是熟练技工的困难。另一方面,春节长假过去,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漂流在城市中。不仅如此,去年国外经济的不景气,又出事了一些海外学子归来,回归后却又发现工作不是那么好找。这像是一对奇怪的矛盾:成堆的寻找工作的人穷中却没有招工企业满意的人员,真是怪哉!仔细想想这也不怪,我试图解解这个扣子。

  中国企业的短视:中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通过向国外出口赚钱的企业,就从来就没有一个长远打算,有一笔生意,开一条生产线,出售的产品靠低成本赚钱,劳动力要廉价,根据订单随时找。这样的企业实际上是国际上产品生产链的最下端,企业主本身就类似于农民工,看别人的眼色生存,捡最末端的饭吃。广东东莞相当多的企业就是这类企业(当然也有境外企业在中国赚廉价劳动力的,后者在今天的中国逐渐生存不下去,那是活该)。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长远的生存,自己培养自己有用的人才,自己优秀的技工,然后用优厚的薪金留住这些人才,使这些人才对自己的企业产生感情,就像自己养大的孩子。这就是日本一些企业的做法。其次,我们的一些企业只想雇用廉价的劳动力,还使劲地盘剥,企业主就想把国外廉价售出失去的钱在中国农民工的身上赚回来。可是,中国农民工也开始慢慢觉醒,太不靠谱的被剥削是不可接受的。这样两重因素就让今天企业需要用人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人,这就是市场规律,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在100多年前走过的道路。中国的企业必须注意培训和对工人的福利,否则迟早要关门。这绝不是吓唬人。

  至于对待年纪稍偏大的海归,和没有对口专业或没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我认为,只要接受过一定的教育,再熟悉或实习一段时间后,他(她)们一定能胜任企业的管理岗位,会适应新的专业。不要动不动就要有经验的,中国是在发展过程,哪有那么多有经验又年轻的。企业不要只想要现成的,不要一毛不拔。

  中国政府的缺位:据说整个深圳就只有一家农民工职业介绍所,兼着对所内登记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没有找到工作前的安置,这还是私人企业。我们的国家人口众多,农民还占着极大比例,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教育却把重点放到了大学扩招上,对职业教育,对普通求职者的职业培训没有放在眼里,求职者自生自灭,这是政府没有主持大众的事,是严重的缺位。欧洲一些国家把对失业者的职业再培训,促使其再就业归入政府的职责,除非是经济危机时期,或是失业者自己的好吃懒做,政府把对职业技能的再培训放在作为对失业者救济的第一位。我们常从新闻中听到,要求求职者带正规的职业介绍所去求职,可是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多上当受骗,有人以此欺骗求职者呢?我建议那些职业介绍所反思一下。去年以来中央似乎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胡锦涛主席亲自谈到了职业学校问题,这是个转变。今年又传来对外来人员以业认人的决策,在有条件的城镇,要促使入城务工的人员固定下来,同时,温家宝在主持教改座谈时专门提到要求城市中的学校接受务工子弟的入学等等,所有这些动向都说明,政府开始在城市化进程的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我希望这些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最后,深圳的职业介绍所,作为私企(实际是农民工自己理解农民工的需求和难处)也不失为一种补充。

  对于大学的扩招,必须实事求是,不要认为中国公民素质的提高是考大学生的比例来实现的,政府不要想当然地办教育。

  求职者的实事求是:我把这个放在第三位,因为主要的关键在前两位。对于这个问题,我主要是针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其中包括海归和求职的大学生。只要是金子就会发光,起始的闯荡也许就是后来成功的基础。我们那个年代只有服从分配,工作是有保障,但是天南海北,不一定如愿,可是也没有罩住后来的成功。我的妹妹,李维惠,一个优秀的建筑工程师,去年还在到处讲学,73岁了,在自己坚决的要求下,才被单位同意退了下来,可是,在1959年从清华大学刚毕业时,是被分配到青海,自己的儿子是早产在青海的火车站的站台上的,之后又被调到长春,还又接受过多少次的手术-----,可是所有这些都没有影响她成为专家。顺境和逆境都是相对而言。

  以上三点,重点是前两点,希望21世纪的企业不要重演19世纪的悲剧,学做文明企业;中国的政府要真正改变发展的思路,政府要做的事是为大众办事。切记,切记。


TAG: 求职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